據國家電影局統計,截至2月5日9:00,2025年春節檔票房為95.10億元,創下歷史紀錄!觀影人次為1.87億,超2024年春節檔總觀影人次,刷新中國影史春節檔觀影人次紀錄!同時,今年以來電影總票房超越北美,位列全球第一。
人氣高漲 看電影成春節新年俗
為什么開年的影院如此紅火?春節檔究竟有什么魅力?一起盤點春節電影市場,看看文化消費的新趨勢。
這是近三年春節檔期間的票房走勢,可以看到今年不僅從起點就遠高于過去,增長速度也變得更快。以票房最高的《哪吒之魔童鬧海》為例,統計出電影票房每上漲一億元的時間,形成了這樣一條曲線,進入春節檔的后幾天,速度變得更快,哪吒票房一會兒就多一個億也沖上熱搜。
電影數據分析師 陳晉:影片方面呈現“一超多強”局面,《哪吒之魔童鬧!愤B續5天實現票房逆跌,該片最終票房有望大幅刷新中國影史單片最高票房紀錄。
在社交媒體上,春節期間與電影有關的網絡熱搜話題,平均每天都在20條以上,最多的達到近50條。而在大家曬出的票根和評價中,記者發現,許多人都從大年初一就開始排起自己的觀影列表,跟不同的人看不同的電影,成了慶祝春節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市民 容先生:比往年增加了很多人,覺得過年看電影也是過節一個節目。
看電影變成新年俗,數據顯示,自2013年以來,春節檔的票房從7億元到如今的百億級別,成為電影市場的第一大檔期,影史23部票房30億元以上的影片,春節檔貢獻一半。去年全年影片票房前五名中有4部春節檔影片,足見春節檔的重要性。
為了讓老百姓這個過年新習俗變得更加多樣,今年春節檔期間,“跟著電影去旅行”“跟著電影品美食”等活動接續推出。
在廣州,開展了“跟著電影品美食”主題游園活動,不僅有非遺美食品嘗、非遺技藝學習互動,每天下午2時,在文化館曲藝館內還有免費公益電影播放。同時,許多影院都和周邊的餐飲美食店聯動,實現互聯優惠。
電影院市場部經理 布欣儀:我們兩店的客人憑消費憑證互聯互惠。如樓下火鍋店客人憑消費記錄到電影院消費,可以獲取一個8折的優惠,買電影票使用。
湖北游客 黃女士:電影是我們的一種美學感受,而廣州也是因粵菜而聞名,可以給我們帶來“視覺”和“味覺”的雙重體驗。
老少皆宜 老年友好型影廳覆蓋增加
今年春節檔,有一個關鍵詞:老少皆宜。動漫電影不僅僅吸引了許多小朋友,老年人也都走進了影院。從專屬觀影服務到適老化影廳的升級,電影也在和銀發經濟等新興消費業態不斷融合。
記者來到河南鄭州的一家影院,發現來來往往的老年人不在少數。不僅有家里年輕人陪同,也有老年群體結伴觀影。
觀眾:我刷短視頻也看到這些電影,非常好,場面大,我們的同學都反映不錯。
觀眾:看到這些熱血沸騰的,像《蛟龍行動》,現在設備非常好,更加身臨其境的那種感覺。
以前,有的老年人會覺得影院空間相對密閉,容易氣悶,這家影院今年就特別推出了一個森林氧吧生態影廳。記者測試了一下,影廳里的負氧離子含量能夠達到6000,非常舒適。
奧斯卡影城鄭州區域副總經理 張淼:老人來我們這兒看電影,如果手機購票不太熟悉的話,我們會有專人提供相應指導的服務。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 魏鵬舉:從春節的電影檔來看,銀發群體成為電影市場里面越來越重要的受眾群體。從電影和整個文化市場來看,大量的文化設施、文化機構,都需要適應銀發群體的消費需求做一些調整。
數據顯示,當前全國已有超2000家影院完成無障礙通道、大字幕眼鏡、急救設備配置,老年友好型影廳覆蓋率已達35%,電影的受眾群體越來越廣,文化消費也和銀發經濟等更多新興業態加速融合。
銷售火爆 電影聯名款商品種類豐富
看電影變成了老百姓的新年俗,也讓商家看到了巨大的市場機遇。從影院到商場,再到商圈,與電影相關的周邊、衍生品、首發產品紛紛熱賣,電影文化消費不再僅僅是一張電影票。
根據統計,今年六部春節檔影片,在預售期公布的聯名品牌已近120個,涵蓋盲盒、數碼、黃金珠寶等多個春節熱門消費領域。值得注意的是,六年前,《哪吒》第一部的片尾名單中,還沒有消費品品牌。而今年的續作中,直接露出的合作消費品牌就達到12個。在北京的幾個商場,記者都看到了慕名來買聯名產品的消費者,有的想搶最新推出的盲盒手辦,有的直奔黃金飾品,還有的買到了聯名手機。
手機店負責人:只要和聯名手機說相對應的暗號,相對應的AI動畫效果就出來了,春節期間聯名款手機銷量翻倍。
火熱的文化消費市場,也讓許多商家選擇將“首發”放在春節檔,不僅僅有新產品,還有新技術。在北京,全國首家全高幀LED影院正式營業,全新的技術讓觀眾不必再糾結于座位的選擇,即使是坐在邊角觀影,體驗也同樣清晰、舒適。在西安,全國首家XR多廳未來影院正式啟用,讓觀影方式從“靜態觀賞”升級為“動態沉浸體驗”。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 魏鵬舉:電影的“內容+”產業鏈,“內容+”設備,再加相關產業的融合以及衍生品的開發。中國今年電影業的繁榮,是以電影為核心形成的綜合業態的新體驗、新模式、新消費體系的綜合繁榮。
(總臺央視記者 王世玉 楊子清 陳麗 河南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