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升國民素質的基礎工程。當前,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基礎教育體系,普及程度總體達到世界中上水平。義務教育學校“有沒有”“夠不夠”的問題已得到初步解決,下一步要重點解決“好不好”“優不優”等問題,其中重要任務就是要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日前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加強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群體差距。具體來說,要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完善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加快建立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要統籌城鄉教育資源配置,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推動城鎮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提高鄉村教育質量。
近年來,國家在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方面下了大力氣,進一步明確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發展目標,強化政府保障責任,完善政策保障體系,織牢織密服務保障網,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覆蓋全民、優質均衡。在工作部署上,錨定深化基礎教育供給側改革,做大優質教育資源“蛋糕”,加快構建幼有優育、學有優教的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努力滿足人民群眾“上好學”需求。
為了擴大優質義務教育資源供給,在基礎教育領域,國家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連續10多年不低于4%,教育成為財政一般公共預算的第一大支出;教育經費一半用于義務教育,各地區間一半以上用于中西部;各地也在推進優秀校長、骨干教師有序交流輪崗,通過集團化辦學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等方式,提升薄弱學校、農村學校辦學條件……財政投入、資源共享,構建了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多元化格局。
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搞得越扎實,教育強國步伐就越穩健。我們要全面構建公平優質的基礎教育體系,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讓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