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
生孩子這件事不分過年與否。2025年1月28日,除夕,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蹲守唐山市婦幼保健院,陪當天值班的最年輕的助產士——27歲的金艷一起接生。
金艷有一雙大眼睛,架著一副當下流行的透明框大眼鏡,眉毛做了半永久。她笑著說:“平常洗把臉就是對上班最大的尊重了!
產房工作辛苦,不僅考驗技術,還考驗體力。這天一共有7名助產士待命,值班團隊還包括產科醫生、兒科醫生、麻醉科醫生等。雖是除夕,醫護力量并未減少。金艷查過,2022年除夕這天該院有14名寶寶出生,2023年有7名,2024年有17名。
不過1月28日上午,產房里一個產婦也沒出現。
臨近中午,唐山市婦幼保健院產房護士長曹文芳來了,給值班的同事送來了自己做的魚、肉、菜。隨后產房就忙碌了起來。
曹文芳給除夕值班的同事送午飯。王威昊/攝
先是一名一胎產婦被推進了產房,由助產士吳曉穎為其接生。吳曉穎也是90后,比金艷大幾歲。
不久另一名二胎產婦也來了。金艷刷手,準備接生。
分娩室溫度26攝氏度,金艷穿著紫色刷手衣。
啪!無影燈點亮。
產婦開始蓄力。分娩室里的空氣仿佛凝滯般安靜,連喘息聲都顯得刺耳。胎心監護儀發出的嘀嘀聲更是讓人心驚肉跳。
金艷目不轉睛地盯著她面前的產婦,等待時機。“你馬上就要生了。加油,加油。”金艷語氣平靜地鼓勵產婦。
產婦每次用力時臉憋得通紅,青筋暴起,汗水漸漸打濕了頭發。
“勁兒都憋到臉上了哈,把勁兒用對了,很快。”金艷鎮定地糾正道。
金艷給產婦接生。張茜/攝
“哇嗚~哇嗚~”吳曉穎的分娩室先傳來了嬰兒的哭聲,該院2025年第一個除夕寶寶降生。
這邊金艷負責接生的產婦喘息著問:“(頭)出來多少了?”
“三分之一!苯鹌G說。
分娩室墻上的表里,秒針、分針每走一步都性命交關。
時機再次來臨。
產婦準備用力!胺浅:,深吸氣,憋住!苯鹌G說:“使勁。好好好好。換口氣。非常好。”
“再蓄上一個勁兒,馬上了。”金艷說話的頻率增加了,口令變得短促。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優秀,優秀!彼f:“再來一個這樣的勁兒,非常棒!”
這時,巡護助產士彭希走到陪產的爸爸身邊,給他準備剪臍帶的手戴上了無菌手套。
但產婦已經非常疲勞,有氣無力地說:“沒勁兒了……”
“肉眼可見地要出來了!苯鹌G鼓勵她:“現在肯定非常不舒服,但孩子也不舒服,咱們下一次用力,爭取把孩子生出來。”
產婦擦了擦手心的汗,再次拉緊產床。她弓起身,仰起頭,閉緊嘴,全身顫抖著再次用力。
“加油!要生出來了!”金艷話音剛落,奇跡般地雙手托出一個肉乎乎的小寶寶。
另一位助產士迅速用一次性吸痰管幫嬰兒清理呼吸道,啼哭聲隨即傳來。
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
忙完收尾工作后,金艷終于一身輕松地回到了護士站。
“剛才你好像一直很淡定?”記者問。
“我們必須情緒穩定,如果我們慌了,產婦就更慌了!苯鹌G說,這個崗位既“高尚”,又“高危”。
在和金艷一起值班的王雪看來,由于生產過程有不可預知性,沉穩和反應快是在產房工作的必備素質。團隊協作也極其重要。兩個多月前,她剛遇到過一次兇險的狀況。當時產婦產后8分鐘突然開始抽搐,她立刻呼叫同事。經過多名醫生和助產士一個多小時的搶救和一夜的觀察,產婦終于轉危為安,“到第二天早晨7點多的時候已經能吃一點粥了”。
王雪比金艷大5歲,工作經驗更豐富些。她說,剛開始接生時也會感到緊張害怕,現在的狀態則是“心無雜念”。
除夕值班,對于王雪來說似乎沒有太多不尋常之處。產房自有其“三班倒”的節奏,許多節假日都與這些醫護人員無關。
“在除夕這樣特殊的日子值班,有什么特殊的感想嗎?”
乍一聽這個問題,年輕的金艷有點沒反應過來,隨即脫口而出:“不敢想,想回家!哈哈哈!”
這個1997年出生的姑娘大笑了一陣兒,待平靜下來說,自己內心確實想回家,“但是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
王雪有一對雙胞胎女兒,小時候因為媽媽不能在節假日陪伴自己,小姐妹經常不高興。現在孩子已經上了小學,王雪對她們說:“媽媽的職業非常神圣,媽媽要去給阿姨接生小寶寶!毙〗忝脻u漸開始理解、支持媽媽。
用該院黨委書記楊松的話說,產房的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該院產科主任曹淑新介紹,2024年,有超過13000名新生兒在該院出生。該院院長張景華表示,2024年唐山市婦幼保健院產科獲評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正是產科所有醫護人員共同堅守的結果。
接生一個孩子對于醫護人員來說意味著什么?
“會有一種成就感,尤其是孩子哭出來那一瞬間,你會感覺心里那塊石頭終于落地了。”金艷滿眼笑意地說:“看到產婦和家屬特別激動特別開心的時候,其實我們的內心也是特別喜悅的。就覺得值得。”
這種喜悅能抵得過春節不能回家的遺憾嗎?
記者問題還沒說完,金艷就搶答道:“能!當然可以!”
金艷(左)接受記者(右)采訪。王威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