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這個字可以組哪些詞?傳統的農耕經濟,限制了人們對鄉村發展可能性的想象力,所組之詞跳不出有限的農耕意象。但現在不一樣了,有了充滿現代文化活力的“村超”“村BA”“村晚”。隨著鄉村全面振興持續推進,文化精氣神充分彰顯,以“村”命名的創造性融合越來越多,比如“村播”“村跑”“村K”“村排”“村咖”等,突破傳統想象,展現出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鄉村全面振興的氣象萬千,文化自信的力量推動著鄉村全面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新年賀詞中指出:“‘村超’、‘村晚’活力四射!薄按宄薄按錌A”也被外媒譽為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窗口。這些刷新了人們對鄉村刻板認知的新詞,呈現了振興起來的鄉村和富起來的農人們將地方發展與文化、娛樂、旅游、體育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既表達了農村居民對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彰顯了自信的新鄉村文化,展現出鄉村經濟的深層融合發展活力。
筆者在貴州調研時曾觀賞過雷山縣白巖村一場農、文、旅交相輝映的“村響”晚會。不去一趟白巖村,可能真讀不懂“響”字。略顯生僻的“響”字,既傳統又新潮,見證著一個村莊經濟發展帶來的文化新氣象,昔日的深度貧困村,如今已成為當地一張文化旅游名片!按屙憽备按宄币粯樱菬o數個振興起來的鄉村豐富精神追求、表現生活活力、展示文化自信的時代縮影。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既要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也要精神財富極大豐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強。“村超”“村BA”這些別開生面的新詞,體現了物質和精神雙重滿足后的自信。過去提起“村”與“農”,可能總會帶著某種落后的自卑,但今天越來越多的鄉村把“村”叫出了驕傲、叫出了品牌、叫出了現象級的傳播。這不只是對城市現代流行文化的模仿,更是源于一種內生的文化自信,將地方文化、鄉村文化、傳統民俗與流行文化融合起來,創造出充滿生命力的新鄉村文化。過去,鄉村更多是從傳統媒體渠道接受都市文化的輸送;如今,甚至能通過“村超”“村響”形成反向的文化影響與吸引,成為旅游熱點、網紅打卡地、年輕人的“詩和遠方”。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最是文化能致遠,對一個村莊、一個地區的振興發展更是如此。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鄉村全面振興越是邁向更高、更優的發展階段,文化自信越彰顯其重要價值。
文化自信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有感召力的價值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人是文化的人,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能夠把村莊中的每個人都召喚到鄉村全面振興實踐中。無論是“村超”“村跑”,還是“村響”,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最大多數村民、最大熱情的參與”。是什么有如此強大的力量?正是文化的感召力,他們為自身擁有的文化而自豪,深受這種文化滋養并自信地展示。文化自信的認同感和凝聚力,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感召力,讓每個人在精神共同體中找到歸屬感。
每個振興發展的鄉村,都有著這種深刻的“全員參與性”,文化自信深度浸潤在鄉村全面振興過程中。剛開始可能是幾個能人,然后是某種外來的資金助力,找到某種產業支撐。只有植根于深層的文化自信,這種能人驅動、資金驅動、產業驅動,才能轉變為觸及觀念世界的內生發展動力,激活鄉村全面振興的“一池春水”。
文化自信賦予一個地方的支柱產業以價值靈魂。常常有人會把經濟發展與文化割裂開來看,認為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談文化,先經濟后文化,先發展才自信。其實兩者是互相成就的,任何經濟發展都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文化賦予經濟發展以深厚的人文價值。鄉村全面振興不是“無中生有”地創造某個產業,不是嫁接一個與當地文化生命無關的外來產業,然后幫那些本與這個產業無關的人“振興”。真正的振興,必須植根于地方既有的文化與資源,只有因地制宜,在文化自信中找到產業自信,產業才能不斷“造血”。當下鄉村全面振興的產業支撐,無論是民宿經濟、庭院經濟、民俗旅游,還是種植業、養殖業以及農產品、手工藝品加工,都能找到有著地方文化識別度的印記。產業是帶著文化優勢的產業,產品是充滿文化情感的產品,因為有了這些文化附加值,產業才有了更大的價值。
走出大山不是為了逃離大山,鄉村全面振興之所以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流、不少大學生回鄉創業,不僅是產業的吸引,更有一種文化的感召。城市和他鄉也有產業,但家鄉有文化之根,逐事業而居,這是年輕人的本能,帶著文化自信的產業,才是自己的事業,更多年輕人成為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力軍,充分激活了鄉村生產力。鄉愁,不只是走向遠方、在城市喧囂中對家鄉的小資想象,而且是一種身在家鄉去創業創造的踏實努力。
文化自信賦予了鄉村保持各美其美獨特性的價值自信。不是千村一面地卷,而是千村千面,各有千秋,F實中總有一種“趨同”的發展壓力,讓一切置于同一審美目光的凝視,而文化則有一種抗拒“趨同”的力量,讓一個地方依靠獨特的文化滋養獲得發展自信。鄉村全面振興潛力無限,基于文化自信的獨特挖掘,保持本地文化特色,有差別而無差距,這才形成了當下百花齊放式振興路徑,“村超”“村播”“村BA”“村響”各美其美。
“村”這個字可以組哪些詞?回到開頭那個問題,火熱的鄉村全面振興實踐、充滿文化活力的村莊,會不斷給出超出人們想象力的答案。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而文化自信的力量,能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融入經濟力量之中,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
。ㄗ髡呦岛笔≈袊厣鐣髁x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分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