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 高蕾 楊月)近日,中國兒童中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兒童藍皮書:中國兒童發展報告(2024)》,報告聚焦健全義務教育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機制、推動高質量發展等議題,圍繞財政投入保障和社會力量參與等方面提出建議。
義務教育作為國家基本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供給機制的完善與否直接關系到億萬兒童的教育權益。我國一直致力于提高義務教育的普及率和質量,確保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年9月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
對此,報告指出,要進一步健全義務教育財政經費投入保障制度。具體來說,應按照保基本、促公平、高質量、可持續的原則,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財權事權匹配體系。要切實落實教育法,通過加強政策、制度、標準設計與實施,帶動和擴大投入,促進教育財政投入持續穩定增長。同時,要完善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與財政轉移支付制度,確定中央和地方分擔校車服務、課后服務等新增基本公共服務所需財政資金的比例。深化省以下政府間教育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強化省級統籌,充分發揮市級政府作用,探索在市(地)域內更大范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路徑,有效縮小縣區間義務教育發展水平差距。
今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到,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政策,確保不同群體適齡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對此,在規范社會力量參與義務教育服務供給機制方面,報告提出,要強化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務保障中的主體地位,同時兼顧多元社會力量,引導公益性社會機構或市場主體補充供給服務。依法落實政府舉辦義務教育的主體責任,堅持義務教育學位主要由公辦學校提供,辦好辦強公辦義務教育,依法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優化完善政府購買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學位(服務)機制。
此外,報告還指出,要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向義務教育捐贈,鼓勵按照國家有關基金會管理的規定設立義務教育基金,鼓勵舉辦具有捐助法人資格的民辦義務教育學校。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與教育服務工作,為有需求的兒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輔導、心理疏導、監護指導、政策咨詢、能力培訓、幫扶轉介,定期探訪兒童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