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展現廣大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的風采,近日,“青知講說人·每個夢都發光”線下演講會在中國政法大學舉行,講說人從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社會服務、衛國戍邊等角度講述了自己爭當排頭兵和生力軍、實現夢想的心路歷程和人生感悟。本次活動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共青團中央宣傳部指導,北京市委網信辦主辦,中國青年網承辦。近500位在京高校大學生代表、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北京市新聞媒體、網絡名人等共同參與活動。
以下是來自南航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磊的講述:
大家好,我是南航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磊。今天,我要分享我和我的團隊自主研發的國產全動飛行模擬機的故事。
提到飛行模擬機,就不得不提C919了。自成功首飛以來,它便成了中國航空工業的一張閃亮名片。然而,要讓這架自主研發的飛機真正翱翔于天際,不僅需要高質量的飛機本身,還需要與之匹配的先進飛行模擬機。在航空界流行這么一句話:“飛行員是用跟他們體重相等的黃金堆出來的”。在我國,每位民航飛行員在職業生涯內,要通過1000個小時以上的模擬訓練,提升應對極端天氣情況或突發飛行狀況的能力。而他們進行飛行訓練的地方,是可以模擬真實飛行情況的全動飛行模擬機。
2022年7月,接到任務的一刻,我又驚又喜。驚的是,國內航空公司一直依賴國外進口的模擬機,關鍵技術被牢牢掌握在他人之手,我們真的能打破這個壟斷嗎?喜的是,隨著國家航空事業的發展,對自主知識產權飛行模擬機的需求愈發迫切,國家航空戰略安全也要求在關鍵設備領域實現自主可控。
在這樣的背景下,“基于中國特色訓練體系的國產高等級飛行模擬機研制”項目立項,給了我一次挑戰自我、實現夢想的機會。
我們的旅程,從打造一臺能夠模擬各種飛行條件、幫助飛行員安全飛行的模擬機開始。然而,我們很快就遇到了第一個挑戰——仿真技術的瓶頸。仿真,簡單來說,就和大家理解的一樣,要讓地面上的模擬機像真飛機一樣,動起來。
要讓地面上的模擬機像真飛機一樣動起來,需要建立精確的空氣動力學模型,實現實時處理多個復雜交互任務,獲取海量的飛機飛行數據,并確保模型實用,符合實際訓練需求。為了解決這些難題,我們根據空客數據包進行模擬,這些數據包是飛機的“數字檔案”,涵蓋了飛機設計、制造、運營和維護等多個環節的關鍵信息。經過努力,我們成功攻克了仿真技術的難關,實現了A320全任務飛行模擬機仿真。
大腦中樞建好了,它就能夠精準地模擬飛行過程中的六自由度運動方式了。無論是飛機的俯仰、旋轉,飛行員能真切感受到飛機在空中傾斜轉彎時的狀態;亦或是偏航,重現飛機圍繞垂直軸的轉向動作,能夠為飛行員提供在三維空間中極為真實的瞬時載荷感受,對,就是孫悟空那種騰云駕霧的感覺。
然而,這只是我們“取經之路”的開始。接下來的旅程,就像《西游記》中描述的那樣,充滿了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挑戰。
在視景系統的開發過程中,我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模擬機需要呈現出細膩的地形地貌,圖像生成精度與實時響應能力必須達到極致。這要求圖形引擎在極短的時間內對飛機姿態和位置的變化做出反應并更新畫面。例如,當飛機進行高速機動時,如快速俯沖或急劇盤旋,圖形引擎需要瞬間處理大量數據并生成與之匹配的動態視景,若響應速度稍有延遲,飛行員看到的畫面就會與實際操作產生脫節,嚴重影響訓練效果,甚至可能導致飛行員做出錯誤判斷。
面對這些難題,接下來的日子里,研發辦公室成了一個不分晝夜的戰場,老同志們常說:這模擬機的“眼睛”做好了,我的眼睛怕是要“廢”了。
話雖這么說,在歷經131天的研發后,模擬機的眼睛能看到大千世界了!從廣袤平原的紋理細節到崇山峻嶺的褶皺起伏,從清晨的柔和光線到中午的強烈直射光,這些復雜的圖像和光影變化,都能逼真地呈現在眼前。世界這么大,我終于可以跟著模擬機的步伐出去看看了!
在模擬機的研發過程中,類似的測試和調整還有很多。每一次的測試,都像是一次試煉,考驗著我們。我現在還記得2021年,“殲8之父”顧誦芬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兒時曾遭日本飛機轟炸的經歷,讓他堅定地認為,“中國人必須造自己的飛機”。現在,我們國產的模擬機也已經正式投入使用,成為了飛行員們訓練的重要工具,我想,這也是我給先輩們交出的答卷。
總以為天空生來安寧,但你是否想過,云層之上,視線之外,有人剛經歷了硝煙,有人在習慣著離別,有人正迎著風險。搏擊長空遠,萬里不迷航,是這個時代給了我實現國產飛行模擬器研制夢想的機會,嚴謹的研發,只為每一程往返平安。感恩時代,感恩祖國,就讓模擬機承載著我們的夢想,穿破云層直至高空,敬使命與夢想,敬每一次起落平安!(記者 牟昊琨 剪輯 竇月華 實習生 王小偉 田夢 張智博 杭羽萱 賈子靜 翟璨 喬雅雯 宋瑩 安蓓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