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廈門市委網信辦主辦“網聚新聲 追光前行”2024年網絡全媒體廈門行活動。實地見證廈門新跨越、切身感受廈門新活力、廣泛傳播廈門聲音……采風團來到思明區實地走訪,全面感受廈門的科技創新、城市更新、發展新質生產力、法治建設先行和鄉村振興的新風貌新成效。
廈門軟件園,感受數智產業火熱發展勢頭。
作為思明區主導產業之一的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已發展成千億產業鏈群,而該產業的興起與發展可溯源到20年前。始建于1998年的軟件產業專業園區,是廈門軟件產業的發源地和孵化地,其南區現已發展成為國家級軟件孵化器、科技與金融融合示范基地,于2021年投用的北區則是火炬智慧園區試點園區、軟件產業總部及高科技服務業集聚區,目前已集聚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科技金融、數字文創等領域的一批代表性企業。
中央法務區,探訪“思明特色”法治高地。
廈門市高效推進海絲中央法務區思明示范區建設,引入法務、泛法務機構67家,構建一流法治營商環境,并著眼于提升法治護企助企質效,做強海絲中央法務區思明示范區,在推動以商促法、以法促商、商法融合的同時,強化涉知識產權糾紛源頭預防,加強民營企業司法保護,營造了公平公正的市場交易環境。經過3年的建設,中央法務區思明示范區已取得“法商融合服務進一步優化、糾紛解決體系加快完善、人才集聚態勢逐步形成、產業生態圈不斷豐富”等成效,今后將持續增強聚合力、創新力、引領力,努力提升項目資源、涉外法務、產業發展、法治創新、品牌輻射等方面的“五大能級”。
黃厝塔頭社,移步換景看海邊漁村新變化。
黃厝塔頭社是廈門實推進城中村現代化治理的樣板示范村。采訪團走在“芒果大道”上,聆聽這條人行道的來歷和拓寬故事;游覽文化墻,聽講塔頭社的雁塔文化、科甲文化、海絲文化、海防文化,感受黃厝社區底蘊深厚的傳統文化、民俗文化;參觀改造提升后美麗蝶變的“黃厝大隊部廣場”,觀摩建設中的社區停車場,城中村現代化治理極大改善了村社人居環境。
竹壩華僑農場,領略廈門文旅“同安現象”
今年以來,同安文旅話題度空前高漲,催生了廈門文旅的“同安現象”。圍繞育種農業,采訪團參訪福建省內唯一以種子種苗為核心的臺灣農民創業園,感受集育種、研發、展銷研學等多功能新型農業產業融合為一體的新型農業綜合體;參觀同安竹壩國際藝術生活社區,領略這個將文化藝術、美食生活與在地南洋文化相結合的藝術文旅新體驗社區;參觀竹壩歸僑史記館,了解竹壩的歷史和文化以及新時代歸僑僑眷愛國愛鄉、同心筑夢的生動畫卷。(記者 劉尚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