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訊(記者 宿希強)“這就是書法里面的‘避讓’,撇畫與橫畫彼此相讓,結構更加美觀,人與人之間互相謙讓,也會更加和諧。”11月29日,“何以中國·弦歌不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媒體采風團走進濟寧學院附屬小學本部,該校書法教師把寫字和做人的道理巧妙融合在一起。
“如果說校園文化是一本生動活潑的教科書,那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浸潤學生的‘活水’。”濟寧學院附屬小學執行校長朱云峰表示,該校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抓手,積極推進傳統文化進入校園,以各種形式和載體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到學生素質教育當中,讓傳統文化的精髓根植于下一代的心中。
比如,甲骨文。據介紹,濟寧學院附屬小學是山東省甲骨文特色學校,該校除了定期組織相關活動,還精心把甲骨文學習和書法學習融合到了一起,“讓學生們在日常學習中,全領略傳統文化融合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濟寧學院附屬小學把本地區優質的傳統文化資源加以開發和利用,并轉化為學校的傳統文化課程資源進行課內外實施,整體進行課程建設規劃設計,形成學校校本課程框架體系。目前該校開發實施了包括國畫、陶藝、烹飪、編織縫紉、象棋、圍棋、中國結與十字繡、古箏等在內的三大系列22門校本課程,并把校本課程的課時安排納入課程表統一管理,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心儀的課程,如同孔子因材施教,使學生們各展其長,在傳統文化的海洋中盡情遨游。
“面向未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更需要新一代青少年的賡續傳承。”濟寧學院附屬小學黨委書記、校長錢廣書表示,附小將堅持爭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先行者,努力探索形成課程特色鮮明、高端平臺引領、高質量成果推行的一體化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實踐品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