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善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國青年網

新聞

首頁 >> 國內 >> 正文

AI遇上新質生產力 “1+1”如何大于“2”

發稿時間:2024-11-25 06:46:00 作者:賈驥業 來源: 中國青年報

  11月20日,浙江省桐鄉市烏鎮,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一名參觀者穿戴VR設備沉浸式體驗超大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運行場景。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田嘉碩拍攝

  “人工智能賦能新質生產力”,“1+1”如何大于“2”?持續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互融互促”——這是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給出的答案。

  圍繞“人工智能”,烏鎮峰會舉辦了多場論壇,從AI(人工智能)負責任開發與應用,到相關技術創新治理,在一場接一場的交流對話中,人工智能時代的未來日漸清晰。

  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會翻跟頭的智能機器狗、能與虛擬李白跨時空對話的“AI全息艙”、單次平掃CT即可同時篩查8種癌癥和5種慢性病的AI查癌技術……走進烏鎮峰會的展館,新技術的氣息撲面而來。而每項創新的背后,幾乎都有AI的身影。

  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在烏鎮峰會現場,關于“人工智能與新質生產力關系”的討論很多。有一種聲音在眾多與會嘉賓之間達成了一致,即“人工智能技術是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

  浙江大學副校長黃先海就是上述觀點的擁護者。“人工智能在產業上的應用產生了新質生產力。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標志就是以算力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在黃先海看來,人工智能給新質生產力帶來的具體影響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勞動力、生產資料和勞動對象。

  “比如對勞動力的變革,除了常規的人的體力、腦力,現在還出現了人工智能算力對人本身的賦能。”黃先海解釋說,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賦能下的人也就成了一種新型勞動力。同時,大數據、智能計算等技術的出現也深刻改變了生產資料的范圍,還給勞動對象帶來變化,將來機器人、數據等都有可能成為新的勞動對象。“因此,從產業角度講,人工智能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顯著標志。”

  回看四五十年前,只有懂計算機語言的專家才能與機器交流。如今,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讓普通大眾使用自然語言,就能與機器進行交互。“每一次人機交互都會帶來深入的產業交互,這就可以理解為什么人工智能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阿里云智能集團副總裁安筱鵬說。

  其實,人工智能與新質生產力的關系,最直接體現在一個個具體的生產實踐場景中。峰會上,中國聯通大數據首席科學家范濟安提到了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訊精密”)的例子。

  “作為‘蘋果鏈’(即蘋果品牌的生產供應鏈——記者注)上主要的智能制造、精密制造廠家之一,立訊精密的原生產線大量采用人工組裝,每一次上新產品,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制定SOP(標準作業流程),還需要幾百名教官對工人進行培訓。”范濟安說。

  為提高培訓效率,結合人工智能技術,中國聯通為立訊精密開發了一款“數字教官”應用。“我們通過AI大模型,把以長視頻為主的SOP培訓內容分解成一段一段的短視頻,并引入人機對話的形式和視覺識別檢測等技術,對工人進行培訓。”范濟安介紹,目前,“數字教官”應用已經在20多條生產線落地,企業培訓成本降低了50%,還為工廠減少了80%的巡檢人員投入。

  “這就體現了人工智能大模型與新質生產力之間的關系。人工智能不僅是革命性的技術突破,還能推動傳統產業的深度轉型升級。”范濟安說。

  “1+1”如何大于“2”

  社會各界更關注的是,人工智能如何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促進千行百業的轉型升級,甚至產生“1+1”大于“2”的效果。

  黃先海給出的答案是: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互融互促”,打造新機制和新載體。具體到人工智能領域,就是要以科技創新作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引擎,以產業創新作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載體,推動兩者互相融合、互相促進。

  以浙江省為例,黃先海說,單論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技創新或產業創新,浙江都算不上第一,但浙江最大的優勢就在于,針對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發展,當地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互融互促方面做得比較好,“一定要形成互融互促的雙向機制,才能真正將人工智能技術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現實生產力”。

  作為國家人工智能戰略布局的重點地區之一,浙江正探索實踐一條“基于技術創新,打造算力成本洼地和AI應用高地”的發展新路,宇樹科技的四足機器人、強腦科技的智能仿生手等一批科技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成果就誕生于此。烏鎮峰會上發布的《2024年浙江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報告》顯示,目前,浙江省人工智能產業年產值已超5700億元,人工智能芯片、人形機器人等細分行業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人工智能已成為浙江‘315’科技創新體系和‘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的重要引擎。”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浙江將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創新繼續領先、原始創新進位爭先,加快研發成果產業轉化,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

  對于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互融互促,黃先海有四方面建議,包括培養造就更多科技企業家,培養技術經理人,大量培育新型研發機構,更好培育政府的產業引導基金。他著重強調培養技術經理人的重要性。“現在大學里有很多技術(研究),企業又非常需要技術,但是轉化率很低。”黃先海認為,要想改變上述情況,就要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大量造就技術經理人。

  安筱鵬判斷,未來10年或更長的時間,一切智能硬件會被AI大模型所驅動,一切軟件會被AI大模型所重構,一切數據會被AI大模型所激活。上述改變也將帶來大量商業機會。他提到,一方面,產品智能化、產品服務智能化水平,以及研發創新體系的效率都將得到明顯提升;另一方面,“數字員工”、AI大模型的融入,將給組織管理流程帶來巨大變革。“同時,AI原生產業的興起,比如人形機器人、智能眼鏡等,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他說。

  不少人也關注到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風險和挑戰,如數字鴻溝、數據安全等。如何實現人工智能負責任開發與應用,推動智能向善,是今年烏鎮峰會的焦點話題,也是當下與未來全球性的關鍵議題。

  “我們應該以工具視之、以工具用之、以工具治理之。”在杭州安恒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范淵看來,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領域,AI正在重構安全工作協同關系,助力安全產業發展和行業應用價值化呈現,引發行業質變。事實上,“以AI治理AI”已經成為一大趨勢。安恒信息就正從對抗性訓練、自動化檢測、大模型風險檢測、聯邦學習和隱私保護、AI輔助威脅情報5個方向進行探索。

  全球協作被認為是AI治理的關鍵。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人工智能倫理與治理中心主任曾毅說,目前,國際人工智能安全與治理體系,表現出明顯的“小院高墻”“大院小門”的特點。要形成行之有效、包容性足夠廣泛的國際治理體系,彼此之間就需要在維持自身監管體系和治理體系的基礎上,在解決方案上找對“接口”。

  今年峰會期間,“世界互聯網大會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這也彰顯了大眾對人工智能安全與治理的關注。世界互聯網大會副理事長弗朗西斯·高銳表示,確保人工智能發展的成果始終以人為本,是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應當確立人類創新的首要地位,并豐富人工智能創新成果,世界互聯網大會將為此發揮積極作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賈驥業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高秀木
 
钱柜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棋牌游戏注册送6元| 百家乐里和的作用| 疯狂水果机怎么玩| 百家乐官网和怎么算输赢| 百家乐官网蓝盾假网| 大发888娱乐城官| 2402 房号 风水| 皇冠网怎么注册| 伟易博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战神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额济纳旗| 大发888 备用6222.co| 百家乐娱乐平台真钱游戏| 百家乐发牌的介绍| 赌百家乐官网到底能赌博赢| 免费百家乐官网规则| 大发888收获| 澳门百家乐新濠天地| 在线百家乐大家赢| 百家乐官网投注外围哪里好| 百家乐官网拍是什么| 华克山庄| LV百家乐客户端LV| 百家乐U盘下载| 励骏会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百胜注码法| 娱乐城百家乐官网打不开| 远安县| 南涧| 足球投注网址| 久胜线上娱乐| 都匀市| 广德县| 百家乐官网游戏论坛| 南非太阳城皇宫酒店| 全讯网ra1777| 大发888官方下载 网站| 大发888手机版下载| 大发888赌博违法吗| 78棋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