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劉靜)11月8日,淮河安徽蚌埠段岸美河暢,景色宜人。在龍子湖岸邊,蚌埠市居民齊桂林正和老年朋友們排練葫蘆絲曲目,她們身著統一服裝,成為淮河邊靚麗的風景線。
葫蘆絲愛好者正在排練曲目。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攝
不遠處,沿岸打造的網紅景觀、景點吸引市民駐足觀賞。親水廣場上,孩子們玩沙戲水,岸邊健身步道向遠處蜿蜒。齊桂林感慨,淮河邊風景好了,大家在家門口休閑放松有了好去處,心情也變得舒暢了。
淮河是蚌埠“母親河”。穿城而過的淮河將中心城區與淮上區及三縣分割兩岸,且由于沒有全面系統治理,幾年前,很多處岸邊堆滿了大大小小的砂場,是“臟亂差”集中地帶,百姓“臨河不見河、近水難親水”。
作為淮河流域中心城市,蚌埠市委、市政府于2022年啟動“靚淮河”工程,推進主城區淮河防洪交通生態綜合系統治理,修復淮河生態,改善城市交通,優化人居環境,拓展城市空間,還水于民、還水于綠。
“靚淮河”工程實施過程中,水利部門對淮河河道切灘、拓槽、疏浚、清淤,將淮河主河道由原來的枯水季不足200米,拓寬至現在的500米,枯水季新增蓄水480萬立方米。
除了防洪、蓄水等功能,淮河兩岸,更廣闊立體的生態景觀正逐步打造。
淮河岸邊一角。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靜/攝
蚌埠市政協副主席、市水利局局長荀異然介紹,“靚淮河”既是防洪保安工程,也是生態工程、民生工程、幸福工程。隨著淮河河道的拓寬,堤坡、灘地、河岸等近水區域重新塑形。“蚌埠著重在保護和修復淮河生態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治理,新增水面4600畝、濕地2600畝、城市綠地1.2萬畝。這好比在城市中心裝了一臺‘大空調’,對城市起到‘小氣候’調節作用。”他說。
近年來,蚌埠市一方面階梯式利用灘涂地,讓淮河兩岸變身“城市客廳”“市民公園”;另一方面,沿河地帶栽上耐水性花草樹木,騎行道路、沙灘、棧橋、親水平臺相繼建成,實現“人水相依、城水相融”。
“隨著蚌埠市快速發展,推進‘一河兩岸、擁河發展’,是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的重要舉措。”蚌埠市委書記黃曉武說。
靚淮河工程實施后,岸邊發展格局航拍圖。蚌埠市水利局供圖
城區兩岸是蚌埠城鎮化和商業化的發源地,人口密度大。荀異然說,“靚淮河”工程的實施,將生態與經濟緊密聯系,有助于整合優勢空間資源,帶動區域交通發展,朝著“交通立體化、沿河城市化”發展目標邁進。
2023年10月18日,安徽省屬國企安徽水利開發參建的延安路淮河大橋啟動建設,連接臨港產業園區和市區的司馬莊淮河大橋也即將開工建設。如今,蚌埠正以“靚淮河”工程為紐帶,在淮河南北兩岸分別建起城市快速通道,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蚌埠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