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續寫邊疆故事
2022年兵團西部計劃志愿者 任逸飛
我出生在兵團,身處大漠邊疆的小鎮,小時候對新疆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向往。2018年,我在高考志愿書上填報了距家4000多公里的上海。在上海求學期間,我一直活躍在各種志愿服務活動一線。
我的爺爺是山東人,年輕時當兵從山東來到新疆,他放下了戰斗的武器拿起生產工具建設邊疆,作為第一代兵團人屯墾戍邊,將自己的一輩子留在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我的父親是一名人民教師。他作為第二代兵團人,從教30余年,將所有的青春都獻給了邊疆教育事業。如今,作為第三代兵團人,我決心要回到我的家鄉,“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報名參加了西部計劃,來到兵團第十師北屯市。我有信心能施展我的所學讓這里更好,這個身份賦予我的是一種使命。
在這里,我經歷了很多事情。
2023年3月是學雷鋒月,我報名參加了團委組織的志愿服務。我和隊員們一起走訪慰問了青年志愿者協會對接的幫扶家庭。春寒料峭,我們到達地點,簡陋的房屋,損壞的水管,還有透出淡淡孤獨的少年。他的父母都不在了,獨自生活,社區工作人員是他的監護人。我們一行人幫他打掃房間,清理衛生死角。還和他聊了會兒天,鼓勵他好好學習,并送給他一些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具。他一個勁兒地感謝,一直把我們送到門口才回去。踏出他家門的一刻,那真情流露的感謝溫暖著我,滿足感溢滿全身。
2023年7月是離別季也是新的一年招募季,我選擇續簽。正值西部計劃20周年,我們舉辦了一場西部計劃志愿者晚會。晚會上,我與3位西部計劃志愿者一起朗誦了一首我改編的現代詩《強國有我 奔赴遠方》,詩的最后一句是我們舉起右拳以青春的名義宣誓,“我宣誓,要讓生命的花朵盛開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錚錚誓言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美好。如今,再踏新征程,我們還會繼續做志愿服務,未來我們雖不在同一個地方,但祖國各個角落都會留下我們志愿服務的痕跡。
2023年10月義務植樹,這早已成為兵團人傳統的志愿活動。這一次我們是在新修的平頂山彩虹公路深處種樹。這座平頂山又叫得仁山,位于北屯市中心,意為“得仁者,贏天下”,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六次西征的屯兵之地,也是他以仁治國思想的誕生地。20多年前,這里還是一片不毛之地。但是老一輩兵團人發揚兵團精神,用堅強的意志和勤勞的雙手堅持綠化荒山,將原來的平頂荒山變成了現在的萬畝立體植物園。新疆的秋天很冷,秋雨時斷時續,風沙時常撲面而來。我們修坑、施肥、刷漆、扶樹、填坑,看著自己親手栽種的樹苗一排排整齊地挺拔著,內心無比自豪。爺爺、爸爸和我三代人種的樹,好像在對話,訴說著我的行動與心愿,也許這就是植樹的美好意義吧。
2023年12月,我代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參加了第七屆全國紅十字應急救護大賽。我在團隊中承擔的是頭頂部帽式包扎操作,需要在3分鐘內完成包扎。我和整個團隊同吃、同住、共同訓練,新疆的冬天雖然很冷,但我們在教室訓練得火熱,汗水每天都會浸透我們的衣服,做夢都是自己在急救一線的畫面。作為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我用自己的力量為家鄉爭光。
這條路也許在很多人看來荊棘密布,但它給予了我無限的力量。如今,這場雙向奔赴仍在進行中,我將繼續為家鄉貢獻我的力量。
---------------
在戈壁城市追夢
2023年兵團西部計劃志愿者 夏微
我來自四川瀘州,轉眼間,我已經在兵團這片熱土上度過了一載春秋。從我選擇背上行囊遠赴兵團的第一天到現在,“你為什么來兵團”這個問題我已經記不清被問了多少次。
兵團之行對我來說,不是一次簡單的地域遷徙,更是一次職業生涯的重要探索。我一直相信,實踐出真知,而兵團這片廣袤的土地,為我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機會。作為一名社會學專業的學生,我深知理論研究的局限性,因此我渴望通過親身參與西部計劃,深入基層,了解社會,從而找到更貼合自己理想與個性的職業規劃道路。在兵團,我得以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這不僅加深了我對社會的理解,也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職業方向。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新疆和兵團工作高度重視、特殊關懷,連續出臺了多個文件,支持新疆和兵團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我對兵團的未來充滿信心,期待能在這里見證并參與它的輝煌與崛起。
回顧剛到兵團時,即便啟程前我已經對阿拉爾市——這個我即將工作生活的城市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當真正到達這里的時候我依然被它所震撼。很難想象眼前這座綠樹成蔭、生態宜居的城市竟然位于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十幾年前這里還是大片荒地。每每想到是一代代扎根在這里的兵團人付出辛勞與汗水方使得這里戈壁變綠洲,塞外成江南,我就忍不住熱淚盈眶。阿拉爾,這座讓人心生歸屬感的城市,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和親切。
我服務于第一師十團昌安鎮,在這里我有幸遇到許多熱情的四川老鄉,他們跟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兵團好啊,你們也留在兵團吧。”他們是兵團上一代建設者,見證了兵團如何一步步走向繁榮,是兵團精神、胡楊精神和老兵精神的具象化。
初到兵團,氣候、飲食、文化……這里的一切都曾讓我手足無措。但項目辦對我們基本生活的保障和細致入微的關照讓我很快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與包容,項目辦組織的各項培訓和活動既提升了個人能力也拉近了我們西部計劃志愿者的距離,幫助我們完成從學生到西部計劃志愿者的角色轉換,得益于組織的關心關愛,我迅速適應了這里的工作生活節奏。服務期間,在部門領導和同事的指導幫助下完成了財務報賬工作、文印室辦文工作、部門內勤及公文流轉工作。在兵團這片廣袤而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我不僅學到了書本上無法獲得的知識與技能,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基層工作的艱辛與價值,對我個人的成長和未來職業規劃意義重大。這段經歷讓我意識到個人發展與社會責任緊密相連,這座城市的美麗與繁榮背后是無數建設者將個人的汗水與智慧融入其中,貢獻力量。
在未來,我將繼續秉持著這份熱情和信念,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在兵團這片土地上實現自己的夢想和抱負。
---------------
滿腔熱血化成為民辦實事的行動
2023年兵團西部計劃志愿者 陳浪雪
我來自貴州銅仁,曾服役于武警某特戰大隊,我畢業于湖北工業大學,現服務于第五師雙河市九十團黨建辦。
2023年6月,畢業季迷茫的風終究是吹到了我的心里,在去論文答辯的路上,翠綠色的綠蔭里有一抹鮮亮的紅色,上面寫著“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還在部隊服役的時候,了解過喀什昆侖山戰役,邊境戰士“清澈的愛只為中國”貫穿我服役的兩年,于是畢業之際我義無反顧地選擇西部計劃,選擇新疆兵團,立志下基層服務。
2023年8月,我如愿來到邊境團場——第五師雙河市九十團,初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初到邊境團場上,師市團場與我在家鄉見到的城市無異。經過一整年的志愿服務,開展“金秋助農”“重陽助農”等多種深入職工群眾的活動,我慢慢地實現了從畢業大學生到西部計劃志愿者的身份轉換,但總感覺還不夠,我的滿腔熱情到底怎樣才能轉換成為民辦實事的實際行動?
在一次師市本土作家簽售座談會上我找到了答案。經過散文賞析小說研討,兵團團場人隨著社會變遷、時代演進而進行的團場開發、承包經營、勤勞致富、艱苦創業的故事仿佛一幀幀電影慢動作在腦海里浮現,泥巴、星火、草垛、棉花、菜窖、荒漠的風與沙以及農場的事與人一幕幕閃過,我好像看到了兵團的前世今生,腦海里出現了許多關于團場的細節:幅員遼闊的土地、土地上辛勤勞作的農民、農民手中的賣不出去的蜜瓜……于是乘著短視頻平臺的東風,我和團場連隊的兩委組成了九十團電商小分隊,立志宣傳團場優質農產品,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助力鄉村振興。
隨著電商小分隊深入一連一品的探索,我接觸到許多勤勞善良的兵團職工,他們有千百畝的甜瓜地、葡萄園,卻因團場位置偏遠而銷路止步于疆內,利潤低,也沒有創出品牌。于是我拿著記錄本跟著團隊一起實地考察,一起與物流公司洽談,與九十團崛起的合作社一起解決瓜果售賣問題。我們開通了抖音直播線上銷售,每天用4個小時在瓜地里進行現場直播,給全國各地的網友展示我們的“雙河密”西甜瓜,背景就是瓜農采摘包裝現場。
我和電商小分隊專注直播打響“雙河蜜”品牌,通過線上直播銷售1500件“雙河蜜”,銷往疆外22個省市,助力銷售額達9萬余元,當我聽到這些數據時,腦海里浮現出瓜農黝黑臉龐上憨厚的笑容,我們沒有辜負他們對瓜地的辛勤和熱愛。
今年,是我志愿服務的第二年,今后,我還想扎根在五師,成為一名真正的兵團人,在接下來的志愿服務中,我將繼續把手機變成新農具、直播變成新農事,腳踏實地為民辦實事,為團場鄉村發展產業振興傾注自己的熱情,奉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