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期間,“制度性開放”是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經常提到的“關鍵詞”。
3月28日,在討論實體經濟突圍主題的分論壇上,這位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說,當前發展實體經濟,需要采取制度型開放的措施,一個重要原則是解除不合理的行政限制,讓市場發揮作用。
他結合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的發展歷程說,中國入世后最重要的制度性開放措施,就是放開企業進出口經營權,助推大量中國產品出海,帶動實體經濟快速發展。
“我們中國價廉物美的產品一下子賣到全世界,同時進一步優化、促進我們制造業的升級。”龍永圖解釋說,當時中國企業把產品賣到外國后,一知道產品競爭力存在哪些差距,“回來就改進”。
世界貿易組織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入世20多年,世界貨物貿易總額將近翻了一番,中國的貨物出口增長了7倍多,進口總額也增長了將近6倍。2020年,中國的進口總額占到世界貨物貿易進口總額的12%。
值得注意的是,龍永圖還提到海南自由貿易港發展。他說,海南建設自貿港必須放在整個國家對外開放大局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的背景下來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變化是,東盟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企業對于東盟國家的投資正在大幅度增加,很多中國企業在東盟投資建廠。
“海南處在中國向東盟開放的重要戰略樞紐地,有條件依托區位優勢,借助‘兩個15%’稅收優惠政策、零關稅等自貿港優惠政策,吸引更多準備到東盟投資或貿易的中國企業在海南建立總部,通過在海南的總部向東盟投資,全力打造開放發展高地。”龍永圖說,這都需要進一步加大制度性開放力度,解除不合理的行政限制。
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會場外,與會嘉賓前往會場必經之路上的景觀與標識。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