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生如何在中小企業找到“大舞臺”
發稿時間:2024-03-18 05:40:00 作者:楊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
3月5日,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婁底市冷水江三A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發主任黃水波在人民大會堂聽完李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后,愈發感受到國家對青年就業的關注,也看到了國家為幫扶青年就業出臺的系列舉措。
今年兩會,他的建議與工科生的就業選擇有關:教育部出臺“高校工學學術型碩士、博士研究生實踐學習時間至少半年”。
之所以鼓勵工科生去企業實踐、提高實踐能力,是因為與同齡人相比,黃水波讀研究生期間的實踐經歷,讓他就找到了職業方向。
研究生畢業前,黃水波本想與同學一起前往大城市求職。后來聽從導師的建議,并綜合考量自己在企業的實踐經歷,黃水波選擇留在了一家中小企業工作。在10年不到的時間里,他的職業生涯被按下了“加速鍵”:工作僅一年,20多歲的黃水波便被任命為白炭黑項目研發負責人;用了兩年左右的時間,黃水波集中攻關,又突破了傳統白炭黑的合成工藝。
在黃水波看來,他的經歷,“生動地證明了專精特新小企業也能給畢業生提供一片打拼的天地”。
去年,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東省委副主委、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副校長許玲曾前往珠三角制造業企業展開調查研究。在與企業員工的交談之中,她發現不少畢業生在短短幾年內就成為技術骨干,獲得了職業發展的認同感。
民營企業是吸納就業的重要“蓄水池”。2023年7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提到,2023年民營企業等渠道吸納畢業生規模同比增加67萬人。
但是,不少畢業生還保持著對中小企業的刻板印象。許玲分析,這種“刻板印象”背后體現著畢業生們真真切切的擔憂。要推動部分高校畢業生向有潛力的中小企業流動,最底層的邏輯是要解決畢業生們的擔憂。“如解決福利待遇問題、社會養老保險問題以及提振對民營經濟發展的信心等。”
為此,她在今年提交的提案中寫道:在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的同時,繼續支持吸納就業能力強的服務業、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加快發展,穩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積極培育新的就業形態。
在一線工作多年,全國政協委員、合鍛智能董事長嚴建文還擔任了多所高校的兼職教授。他認為畢業生求職時更要看重企業所能提供的創新能力和鍛煉機會。在他看來,企業不應該以規模論大小,更關鍵的是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強弱。
近年來,推動中小企業吸納人才的政策也在不斷發力。例如,山東對小微企業吸納登記失業人員和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職工社會保險費,按照每個崗位不低于2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創業崗位開發補貼;天津加強與中小企業的供需對接,為中小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搭建平臺,引導更多畢業生到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就業。
為促進中小企業和畢業生的“雙向奔赴”,在許玲看來,不能只靠中小企業增強吸引力,供給端也需要提升人才技能的轉型能力。
通過調研,許玲發現:一方面,由于勞動力市場需求萎靡,難以吸納過多的勞動力供給;另一方面,全球商品市場需求銳減,出口下行,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比上年下降2.3%,對制造業造成巨大沖擊。
在2023年的多場招聘會上,許玲切身感受到:部分企業招工人數在逐步下降,對數字化、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
她建議,要健全就業需求調查和失業監測預警機制,預測就業崗位和職業變化趨勢,及時調整、優化專業設置,培養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畢業生只有緊跟市場發展,提升綜合競爭實力,掌握實踐應用的能力,才能在中小企業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