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Ai上兩會 綻放數智青年力
發稿時間:2024-03-12 06:1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AI圖片生成:洪睿琪 制圖:張玉佳
編者的話
今年,中國青年報社最新打造的數智主播矩陣,推出7位數智主播,改變了傳統的視頻生產方式,以AI推動數智化發展,賦能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技術會更新迭代,但中國青年報社“服務青年成長 推動社會進步”的初心不會改變。在全國兩會期間,數智主播以“虛擬形象”聚焦青年“現實關切”。
帶著AI上兩會,以數智化賦能媒體內容生產,是一種什么體驗?青年與數智化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本期“中青視線”邀請7位數智主播的原型記者,與青年朋友們分享AI賦能兩會的奇妙之旅。
——————————
“虛擬”主播在真實場景中“動起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璇
“就業迷茫怎么辦?”“新市民、青年人住房痛點怎么破?”“鄉村是否有干事業的空間?”每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青年報都會面向廣大青年發起問題征集,并邀請兩會代表委員為年輕人答疑解惑。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站在這道橋梁中間的是數智人主播“青小璇”,她用“虛擬”的形象真實關心著“現實”的世界。
作為一個被技術賦予了容貌、聲音和行動的數智主播,“青小璇”既是科技迭代的“當事人”,又與在數字時代中成長的青年一樣,遇到過現實的困擾,更渴望擁抱充滿想象力的未來。
今年全國兩會前,隨著AI技術升級,“青小璇”的形象及功能也急需升級,要盡快走出“舒適圈”,在真實場景中“動起來”。“動起來”不僅是對技術的要求,更是對數智未來想象力的考驗。
全國兩會期間,“青小璇”“動起來”成為了現實。在《璇轉兩會》數智主播系列節目中,“青小璇”行走在人潮中、駐足于歷史的長廊里,以中青校媒關于就業、AI工具等主題調查數據和采訪案例為基礎,結合代表委員相關建議,聚焦青年的關切。今后,在更多新聞現場和熱點話題討論中,都將出現“青小璇”的身影,和你一起著眼于當下,抬眼向將來。
——————————
我們為什么要“東張西望”
張致遠
報社青年編委會同事想要推出幾個“數智人”欄目。他們逼著我取一個欄目名,有一天,正在開會,又被問起,我下意識地說:“就叫‘東張西望’吧!”
東張西望,是我們這個職業的本能反應。記者這個活兒不好干,它明顯需要好奇心和同理心。一個人如果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入這一行會覺得無聊,寫的東西也一定沒精打采。
《西游記》里,孫悟空的一個招牌動作是,跳在半空,“手搭涼篷”,四下張望。我們總是需要像孫猴子那樣,朝東看一看,朝西望一望,找到那些需要引起注意的問題和故事,以及辨別哪些是人哪些是妖。孫悟空的每一根毫毛都可以變出分身,從技能上來說,比我們如今借助人工智能做“數字人分身”高端得多,但是,他總是要時刻準備著,“手搭涼篷”,施展他的火眼金睛技能。
從全球媒體發布的新聞來看,世界每天吵吵鬧鬧,朝東朝西看去,我們總要有定下心神的時候。全國兩會報道對體力和精力都是一個挑戰,需要心無旁騖,去找到代表委員們從四面八方,從山谷、海邊和田野帶到會堂的真知灼見,去抓住他們與“一府兩院”的互動時刻。我的一個深刻印象是記者經常忙得什么都顧不上,每天寫稿寫到半夜。我友情提醒過幾位首次上會的同事,議程排得很緊,有的線索還沒展開,有的問題還沒弄清,開幕會就轉換到閉幕會。果然,閉幕時,有些同事仍意猶未盡,因為還有一些報道沒有做完。
這倒沒關系,兩會是博采眾議的時間,沉下心去,側耳傾聽,能夠得到大量線索。某種程度上,對一個記者來說,離開會堂后,“東張西望”才剛剛開始。
——————————
請查收,這張來自真實的明信片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秦珍子
新聞的第一堂課是忠于事實,它也是記者的終身大事。我們探索、記錄它,卻永遠無法窮盡、復現它。一場會議里雀躍或沉默的幾秒,一個故事里沖突的尖峰時刻,一個人作出重大決定的瞬間,它在發生的時候已經消逝。即使我們用眼睛或攝影機的鏡頭緊緊抵住它,也不能完整地抓住它,就像我們抓不住春天里的每一片花瓣。記者只能擷取一些事實,還原一種真實。
今年春天,我也擁有了一個數智人的形象。她穩定和高效,背后是一群真實的新聞工作者,我們在現場,提問題、作報道、講故事。
技術給了我們更多表達渠道,也塑造著我們的表達方式。我想通過數智的她“寄給”讀者的,是一張來自真實的明信片。大家的時間很珍貴,所以這張“明信片”既追求一覽無余,也追求溫度和美感。有時她呈現一篇長報道的骨架,有時她撿拾新聞現場散落的細節,有時她只是把真實切片反射的光,指給讀者看。
她誕生于全國兩會前,被命名為“青提子曰”。編輯老師問我,這個名字怎么斷句。我說,從中間斷句,是青年提出的問題、關心的事情、遭遇的困境,我來說;從第三個字斷句,青提子,是一顆不能代表夏天但保留著夏天味道的水果,是一小塊來自真實的片段。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青提子講過全國政協委員履職的故事,也聚焦過提案里的青年呼聲;她在技術賦能高質量發展的高光里看見少數失能者的需要,也關心年輕父母的育兒成本;她注重時效,第一時間談到“兩高”工作報告里的“第二十條”,也愿意在歷史中打撈,從過往報道中尋找關鍵詞,串連起時代的要點和變化。
在無限的真實世界里,讓我們多分享一點余味。
——————————
“星辰大海”擁抱年輕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
跑兩會10年,數不清是第幾次采訪袁亞湘委員了,印象深刻的是,這位數學家幾乎每年都會為青年科技人員成長營造良好環境而奔走呼吁。這次全國兩會,他又準備了這個主題的提案,希望有關方面真正重視年輕的科研群體、切實減輕其負擔。
我第一時間作了報道。和以往不同的是,播報這條報道的不是我本人,而是我的數字分身——“辰輝”。這是報社最新打造的數智主播矩陣成員之一,對應的欄目叫“星辰大海”,關注兩會上的科技和教育話題。它可以集納全報社記者在這一領域的報道,以更快捷、精準、生動的方式向讀者呈現。
播報的手段在變,但內容的落腳點始終圍繞年輕人的關心關切。像袁亞湘委員這樣為群眾切身利益鼓與呼的代表委員,正是“星辰大海”數智播報欄目關注的重點。比如,建言落實一線青年技能工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夏立代表,對“明天誰來當工人”的問題再次發出拷問;再如,建言提高種糧農民積極性的胡培松委員,不僅調研分析了當前種糧農民的幾個痛點,還明確提出提高種糧農民養老待遇和直接收入等建議……
數智播報讓新聞報道更快與讀者見面,但能否真正觸達青年群體,仍然取決于我們的內容是否貼近他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我們的“熱點”是否說出了他們的“痛點”,我們的“焦點”是否對準了問題的“堵點”。
全國兩會后,“星辰大海”將繼續和讀者朋友們見面,并深度“參與”中青報未來的融合改革,在新媒體平臺上陪伴青年成長。當然,它的主要時段將依然留給年輕人關心的“科技與教育”,和大家一起向科技最前沿進發,筑夢中國式現代化。
——————————
技術不斷迭代 人文關懷不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任冠青
在用數智主播形象制作完第一期“青評兩會”的視頻后,才發現“擁抱AI”并非想象中那么遙遠。此前,我也進行過評論可視化的嘗試,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寫稿通常不是最難的,真正“磨人”的是視頻部分。比如,碼字時可以不修邊幅,面對鏡頭時卻要收拾下自己、布置好背景,還要注意表情的自然、表達的流暢,常常顧此失彼、手忙腳亂。有時,剛架起鏡頭時天光正好,等錄完第N版后已然華燈初上。
有數智主播“代勞”后,一切開始變得從容起來。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工作效率直線提升,作為評論員,我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打磨文案、思考呈現方式上。這次,我和同事默契配合,不再是簡單機械地將文字轉為視頻,而是融合數智主播的形象,用生動的呈現,探討全國兩會中青年關注、關切的真問題,探索了評論視頻化的新路徑。
新聞內容生產方式在不斷迭代,我們的人文關懷不變。“青評兩會”推出的節目中,關注高鐵霸座、孩子“廁所社交”等熱點議題,力圖用精練的語言把事情說清楚、講明白;《聚焦真問題,解決年輕人的急難愁盼》《建議提案不是為了上熱搜》兩篇對特刊快評進行了有效轉化,體現了理性務實的青年態度。我很高興看到,這些節目的點擊量、閱讀量都很不錯,很多讀者都參與了相關話題討論,積極建言獻策。
帶著AI上兩會,綻放數智青年力。這次鮮活的實踐也說明,在數智技術賦能下,評論可以以更多元、更具象的方式呈現,幫助我們觸達更多讀者。
——————————
聚“百家”之事 融“百家”之思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趙麗梅 記者 張均斌
數智人+媒體人=新媒體人,以AI為代表的新技術賦能媒體,讓媒體也有了新質生產力。全國兩會期間,數智人讓作為記者的我有了更多可能,省去錄制環節,提升了效率,也讓團隊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間。
我的數智人欄目是“趙錢孫李”,取自百家姓也意味著“百家”之事。我們希望關注每一個具體的人,希望通過發聲,維護人們的合法權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時說,“家暴不是‘家務事’,反家暴是國家、社會和每個家庭的共同責任。”會后,我們立即推出《趙錢孫李|結婚證成家暴的“保護傘”?家暴從不是“家務事”!》,通過采訪多位全國人大代表,為反家暴發聲。其中,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布依垚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李利希望,在法律機制越來越健全的情況下,女性要用法律保護好自己。
兩會期間,陸續推出了《趙錢孫李|上億農民的養老短板如何補?》《趙錢孫李|看不見的全國人大代表,看得見的建議和關愛》《國家的錢往哪花?“國家賬本”告訴你》《趙錢孫李|征程萬里風正勁 中國經濟巨輪正向新而行》等報道,還將繼續關注大數據殺熟、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新質生產力等話題。
我們期待,新技術賦能媒體,讓媒體人做更多有創造力、有意義的事情。“趙錢孫李”也將繼續聚“百家”之事,融“百家”之思,憂“百家”之憂。
——————————
“青小霞”:讓優質內容傳播得更深更遠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陸一 見習記者 卞心怡
“青小霞”是由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聯合百度,基于真人孿生數字人技術打造的數字主持人,在2023年全國兩會的報道中首次亮相。只需輸入文本,“青小霞”就能自動完成播報,并能勝任多語種播報、手語主持、24小時自動化播報等任務。
“青小霞”的出現,一方面將傳統圖文內容直接轉化為視頻內容,大大提升了新聞視頻類內容的生產效率;另一方面保證了內容的到達率和市場、受眾的接受度,提升了內容的影響力。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報道中,“青小霞”每天生成的視頻數量保持在10條以上,提升了內容產出的速度,生動直觀的傳播形式也增強了用戶的閱讀體驗。以“青小霞”播報的視頻《感染新冠會導致免疫力持續下降?張文宏委員:沒有數據支撐》為例,該視頻以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一篇原創報道為素材,呈現出張文宏委員對于新冠疫情的專業解讀。可以說,“青小霞”體現了中國青年報社在視頻制作生產方面的專業能力,更展現了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新趨勢。通過視頻形式的轉化,我們讓優質內容傳播得更深更遠,也為廣大讀者提供了更加豐富和多元的信息獲取渠道。
在未來,“青小霞”還會繼續探索報網原創圖文內容的可視化路徑,一定能夠產出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