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疆代表團在人民大會堂新疆廳舉行全體會議,并向中外媒體開放。圖為中國日報外籍記者內森提問。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崔志堅攝
昭蘇縣油菜田(資料圖)。賴宇寧攝
編者按
3月7日上午,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新疆代表團在人民大會堂新疆廳舉行全體會議,并向中外媒體開放。開放自信的新疆吸引著中外媒體的關注,64家中外媒體的125名記者到場采訪,聆聽新疆好故事、好聲音,深刻感受新疆蓬勃強勁的發展勢頭和未來發展的無限潛力。在中外媒體記者與代表的一問一答間,新疆改革發展穩定的新成效和開放坦誠自信的新氣象生動地呈現在大家面前。
媒體高度關注新疆“八大產業集群”建設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張磊
3月7日上午,新疆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上,鳳凰衛視記者圍繞自治區“八大產業集群”建設話題提問。
“新疆地域遼闊,資源稟賦豐富,為發展油氣、煤炭、礦產等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全國人大代表王巋然說,新疆牢牢把握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全國優質農牧產品重要供給基地的戰略定位,圍繞實現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制造強區戰略,著力推進油氣生產加工、煤炭煤電煤化工、綠色礦業、糧油、棉花和紡織服裝、綠色有機果蔬、優質畜產品、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八大產業集群”建設。
2月26日,自治區推進新型工業化暨高質量建設“八大產業集群”大會召開,自治區“八大產業集群”建設政策體系正式亮相,一季度全區重大項目調度會同日舉行,較往年提前。在王巋然代表看來,這展現出全疆凝聚起發展“八大產業集群”的強大共識。
王巋然代表來自新疆發展和改革系統,他說,下一步,新疆將立足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發展具有新疆特色且能為全國發展大局作貢獻的新質生產力。
王巋然代表介紹了下一步的重點工作:一要堅持把高質量建設“八大產業集群”作為主攻方向,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二要堅持把高質量建設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作為重要牽引,加快走好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新路,闖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新路,拓展油氣增儲上產的新路,加快建設綠色礦業;三要堅持把綠色低碳作為鮮明底色,推動高碳化石能源與風光新能源耦合發展,形成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格局;四要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根本動力,聚焦科技前沿和產業發展方向,深化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改革,打通制約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和難點。
全國人大代表張新從企業角度補充發言,他說,希望國家能將新疆三大盆地建設成為國家綠色能源的保供基地,厚植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澎湃動能,并把這些綠色優勢能源賦能到新疆優勢資源轉換戰略中去,讓“八大產業集群”更低碳、更綠色。
“最美的還是我們新疆。”張新代表說,通過“八大產業集群”建設,新疆一定能實現后來居上。
陳偉俊代表向約旦記者介紹新疆旅游新常態:
春夏美、秋冬俏
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司路路
“新疆地域遼闊、風光秀美,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未來新疆旅游潛力一定會越來越大。”3月7日上午,全國人大代表陳偉俊在新疆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上回答約旦通訊社記者提問時說。
“去年新疆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4000萬人次,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也成為國內最忙碌的機場之一。”陳偉俊代表介紹,2023年新疆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65億人次,“新疆是個好地方”是國內外游客喊出來的,更是游客創造出來的,是來新疆的游客對新疆旅游發展的衷心贊嘆。
目前,新疆有A級旅游景區超過640家,其中5A級旅游景區達到17家。服務設施建設方面,新疆的星級酒店近400家,全疆在建的五星級酒店35家,實現了高標準酒店的集群建設。
“為什么社會各方投資者會青睞新疆、看好新疆?”對此,陳偉俊代表給出了答案。
新疆旅游業發展稟賦好、數量多、種類齊全,自然資源與歷史文化遺產交相輝映,使得新疆旅游潛力無窮。此外,春有花海、夏送陰涼、秋有神韻、冬送冰雪,新疆四季皆有景,各個季節獨有風味,美不勝收。
2023年11月,中國政府同哈薩克斯坦政府簽訂互免簽證協定。一些中亞國家也正在考慮積極推動與中國的互免簽證工作。
新疆旅游的各種主題活動同樣豐富多彩。自駕游、邊境游、生態游、康養游等特色旅游日新月異。“春夏美、秋冬俏,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已經成為新疆旅游新常態。”陳偉俊代表表示,現在來新疆,是聽著歌聲游新疆、踏著古道游新疆、讀著經典游新疆、品著美食游新疆、跟著賽事游新疆。
目前,新疆從事旅游以及相關服務業的經營主體近40萬家,為幾百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旅游業已成為新疆各族人民擴大就業、惠民富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新的生產生活方式。
“這幾年新疆旅游發展態勢一直呈現持續健康、高位增長態勢,非常歡迎大家來游新疆、看新疆。”陳偉俊代表說。
新疆團兩位代表答法國記者:
“新疆是個好地方”
是游客發自肺腑的贊嘆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米日古力·吾
3月7日上午,新疆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上,新疆冰雪旅游再度引發關注。
法國中文電視傳媒集團記者提問:“冰雪運動到底給新疆帶來了什么樣的變化?”
“冬季寂靜的小山村熱鬧起來,人們從過去的冬閑變成冬忙。”全國人大代表卓婭·巴合提來自阿勒泰,她用自己身邊的實例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卓婭·巴合提代表說,隨著冰雪經濟的蓬勃發展,阿勒泰的冰天雪地開始釋放出經濟發展的“熱”效應,帶動形成了餐飲、住宿、娛樂、交通等全產業鏈發展體系。
“農牧民開設農家樂,很多滑雪技術高超的當地群眾成為有名的滑雪教練。”卓婭·巴合提代表說,特別是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馬皮滑雪板制作技藝”制作的毛皮滑雪板,成為冰雪旅游的熱銷產品。
每年1月16日是人類滑雪起源地紀念日,當天,阿勒泰地區開展的古老毛皮滑雪比賽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誠摯邀請在座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們能夠到大美新疆,欣賞四季美景。”卓婭·巴合提代表發出熱情邀請。
“這就是真實的阿勒泰,新疆旅游的縮影。”全國人大代表陳偉俊補充回答說,“新疆是個好地方”是國內外游客對新疆旅游發自肺腑的一種贊嘆。
2023年,新疆接待國內外游客2.65億人次,同比增長117.04%;實現旅游總收入2967.15億元,同比增長227%。其中,游客接待人次創歷史新高。
“真誠邀請大家到新疆觀光旅游,把新疆大美風光推薦到全世界。”陳偉俊代表說。
新疆團代表答中國日報記者:
說新疆棉花生產存在“強迫勞動”完全是一派胡言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范瓊燕
“說句心里話,雪白的棉花是我們的金疙瘩,我們用種植棉花掙來的錢,買車、買房,過上了好生活。”3月7日上午,新疆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現場,就中國日報記者關于對美國聲稱新疆棉花生產存在“強迫勞動”的提問,新疆代表團2位代表作出回應,用一系列事實駁斥謊言謬論。
全國人大代表艾克熱木·買買提明是輪臺縣鐵熱克巴扎鄉薩依買里村黨支部書記,棉花是他們村的主要種植作物,種植面積7600多畝。“我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向大家說明,說新疆棉花生產存在‘強迫勞動’完全是一派胡言。”艾克熱木·買買提明代表說。
薩依買里村棉花播種用自動駕駛播種機,打藥用無人機,采摘用采棉機。家家戶戶都用采棉機,“難道這是我們強迫機器勞動嗎?”艾克熱木·買買提明代表說。
為啥用采棉機?他現場算了一筆賬:比如人工采摘,1公斤是2元,畝產300公斤棉花,人工采摘費用是600元,而用機械采摘1畝地采摘費用才150元,并且采棉機還會打好包。
“雪白的棉花是村民的金疙瘩。”艾克熱木·買買提明代表說,他們種自己的地,摘自己的棉花,過自己的好日子,還需要強迫嗎?
眾所周知,新疆棉花因其纖維長、強度高而享譽世界。2023年,新疆棉花產量511.2萬噸,占全國總產九成以上。新疆棉花總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500萬噸以上,面積、單產、總產、商品調出量連續29年居全國首位。“這些數字充分說明棉花產業既是新疆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更是新疆各族棉農致富的富民產業。”全國人大代表金之鎮補充發言說。
金之鎮代表說,美國炮制所謂的“法案”來打壓制裁新疆的棉紡產業,其實質就是打著“強迫勞動”的幌子,在新疆制造“強迫失業”“強迫貧困”,本質是破壞新疆繁榮穩定、遏制中國發展。
代表們還表示,中國有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新疆棉花從種植到采收,再到紡織,企業與員工嚴格按照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執行,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強迫勞動”。
地力下提·帕爾哈提代表答澎湃新聞記者:
所謂“文化滅絕”完全是謊言!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管夢穎
“所謂‘文化滅絕’完全是謊言!”3月7日上午,新疆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上,全國人大代表地力下提·帕爾哈提堅定地回答了澎湃新聞記者提問。
新疆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對于長期從事保護、傳承和研究發展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工作的地力下提·帕爾哈提代表來說,最有發言權。
“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國家每年會給每位傳承人2萬元補助經費,同時還不斷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地力下提·帕爾哈提代表說,自治區黨委和政府為木卡姆藝術等優秀傳統文化項目創造了良好的保護、傳承環境,出臺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木卡姆藝術保護條例》等相關條例規劃,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有效保護傳承。
“新疆各地每年都會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地力下提·帕爾哈提代表介紹。
今年春節,維吾爾族演員迪麗熱巴與500多名傳承人、專業演員共同登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晚新疆喀什分會場舞臺,讓世界看到了一個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美麗新疆。
“我們積極‘走出去’,在國際舞臺展示新疆。”地力下提·帕爾哈提代表回憶稱,去年至今,他所在的新疆藝術劇院木卡姆藝術團遠赴印尼、日本、韓國等國家巡演,不少觀眾在演出結束后,久久不愿離去。
地力下提·帕爾哈提代表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各民族語言文字也得到了廣泛使用。《新疆日報》、新疆廣播電視臺和很多媒體也都用多種語言文字刊播。在新疆的街頭,商鋪招牌上漢字和少數民族文字同時呈現。
新疆整理發掘了280項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連續舉辦十屆自治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新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得到了充分發展;柯爾克孜族《瑪納斯》等三部史詩巨著正式出版;艾提尕爾清真寺等一批代表少數民族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的著名建筑,得到妥善維修和保護……
最后,地力下提·帕爾哈提代表用鏗鏘有力的話語結束了提問:“新疆文化事業生機勃勃,迎來了大發展大繁榮的時期,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文化滅絕’。”
埃及記者向新疆團代表尋求管水治水新思路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黑宏偉
3月7日上午,新疆代表團在人民大會堂新疆廳舉行全體會議,并向中外媒體開放。
擁有大面積沙漠的埃及和中國新疆同樣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埃及《中國周報》記者提問:新疆是內陸地區,干旱缺水,把水看作命根子,新疆在管水治水方面有何謀劃?
“水是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是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全國人大代表金之鎮說,近年來,自治區黨委從政治上、戰略上、全局上認識水發展水安全,全面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的系統部署。
新疆節水,最大的潛力在農業。2023年,新疆在來水比往年偏少10%的情況下,多灌溉13.8億立方米水,確保糧食面積和糧食增產60億斤以上,產量增量超過全國三分之一。
“這也證明了習近平總書記治水思路的科學和英明,還有自治區黨委和政府行動有力,治理成果有效。”金之鎮代表說。
近年來,新疆重點構建水利主網、主干網架和大動脈,加快項目建設。2023年,新疆完成水利投資301.2億元,同比增長18%,實施了一批水網骨干工程,控制性水利工程,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及各類防洪工程。
“新疆還嚴守生態的底線。”金之鎮代表提到,新疆已連續24次向塔河下游輸水、補水,全疆重點河湖的生態持續向好。
金之鎮代表表示,2024年新疆將全面提升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做好節水、蓄水、調水、增水四篇文章,通過系統優化水資源配置利用效率最大限度滿足生產、生活、生態用水;強化水利基礎設施的保障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大石峽水利、玉龍喀什水利、庫爾干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重點實施50個大中型灌區的統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組織實施40項農村飲水重點維修項目,鞏固提升60萬農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鞏固生態系統環境的保護治理成效,加強塔河流域補水,統籌提高水旱災害的防御能力,加大智慧水利建設,充分釋放水利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為建設美麗新疆提供堅實水安全保障。
鄭軍代表答俄羅斯記者:
新疆辦成一批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實惠的民生實事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李嘉妮
“2024年新疆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去年新疆財政支出的77.4%用于民生領域,新疆有哪些改善民生的務實舉措和成效?”3月7日上午,新疆代表團開放團組活動上,俄通—塔斯社記者提問。
“新疆統籌財力從‘擴投入惠民生、保基本惠民生、提品質惠民生、兜底線惠民生’四方面著力惠民生。”全國人大代表鄭軍回答。在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錨定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為持續擴大民生投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23年,新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創歷史新高。
鄭軍代表在新疆財政部門工作,他介紹,新疆堅持政策向民生聚集,財力向民生傾斜,服務向民生覆蓋,財政民生投入持續加大,支持辦成了一批老百姓可以真切感受到實惠的民生實事,全疆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滿。
“保基本惠民生,最基本的是就業,2023年,新疆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全年共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249.9萬人次。”鄭軍代表說,新疆積極支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持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財政補助標準,使老百姓關心的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支持擴大糧食種植面積,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提升糧食產能;大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民收入持續提高。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科技創新的根本動力是人才的創造力,新疆深入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安排100億元人才發展基金,引進急缺的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籌集20億元支持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布局一批科研平臺,攻克一批技術問題……
“‘老有所養,弱有所扶’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不懈追求,也是財政部門的職責使命所在。”鄭軍代表說,去年新疆不僅提高了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還將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10%和15%,保障了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今年新疆將繼續堅持把財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盡全力為老百姓謀好事、辦實事,向全區各族群眾交上一份有溫度、有力度的滿意答卷。”鄭軍代表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