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部長上通道話民生
發稿時間:2024-03-09 06:30: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本報北京3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王鑫昕 胡春艷)中小企業、養老、生態環境、春運、質量標準……個個事關千家萬戶、千行百業。今天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中,5位部長接受記者提問,每個人的答案都離不開“民生”二字。
“看看今天外面的天空,瓦藍瓦藍的,PM2.5是個位數,說老實話,我站在這個地方心情也放松了不少。”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這是他擔任生態環境部部長以來,第三次登上兩會的“部長通道”。
對生態環保工作而言,2023年是遭遇諸多困難和挑戰的一年。黃潤秋介紹,疫情轉段后,全社會經濟活動明顯回升,部分領域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度增加,這給穩住大氣環境質量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另外,去年的氣象條件也極為不利。但他們和有關部門一道,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推動環境質量穩中改善。
以老百姓呼吸的空氣為例,去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保持了穩中向好的總體態勢,與全社會排放程度比較低的疫情期間3年平均值相比,低了1微克/立方米;與2023年年度目標相比,好了3微克/立方米;與疫情前2019年相比,4年之內PM2.5下降了6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16.7%。
黃潤秋還提到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造假問題,這個問題在今天的“兩高”工作報告中也被提及。過去這類問題立案難、取證難、定性難,如今通過聯動執法機制和地方聯動,解決了這“三難”。
他注意到,政府工作報告中用“生態環境質量穩中改善”肯定了過去一年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取得的成績,又以“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展望2024年。
對于新一年的工作,黃潤秋表示,將以更高的標準打幾個漂亮的標志性戰役。在空氣質量改善、水環境質量提升、水生態修復、農村環境整治,以及危險廢物的風險管控領域取得一些標志性的成果,為美麗中國建設開好局、起好步打牢基礎。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金壯龍關注到的,是全國5000多萬家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量大面廣,聯系千家萬戶、支撐千行百業。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金壯龍說。
金壯龍介紹,我國已培育12.4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1.2萬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持續擦亮“專精特新”這個金字招牌,推進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深入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中央財政連續3年支持4萬多家中小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同時強化金融支持,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創造,讓更多中小企業參與到重點產業鏈發展中來。
民政部部長陸治原直指備受關注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養老問題,“這涉及到千家萬戶,涉及到每個人的利益”。
陸治原給出一組數據: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達到2.97億,占人口的比重為21.1%,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2.17億,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5.4%。我國的老齡化具有老年人口規模巨大、老齡化進程速度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重3個顯著特征。
陸治原介紹,民政部將持續健全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的養老服務格局。他們調查了解到,大多數的老年人還是愿意選擇居家養老,這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他表示,要順應這一需求,為居家養老提供一些服務:提供家庭適老化改造,建設一些智慧型家庭養老床位;提供老年人助餐,解決老年人的吃飯問題;養老機構上門服務,如助潔助醫助浴,特別是要對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建立探訪關愛制度。
“我們要積極創造條件,讓老年人參與社會、分享社會,讓老年人在老有所為中實現老有所樂。”陸治原說。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透過春運的數據看到,“一個人員和貨物高效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李小鵬說,春運這40天,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的總量達到了84.2億,比去年的同期增長了9.8%,比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增長了7.1%。這個數字是同期歷史的新高。
他同時表示,春運工作還有很多差距和不足,有時排隊、擁堵、服務不周到、等待時間長、信息不及時,惡劣天氣還會對群眾的出行造成不利的影響,有些地方的應對能力還需要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有的充電樁還不夠充足等,“我們高度重視,正在復盤總結,準備采取措施不斷地完善”。
一系列“世界之最”彰顯交通強國的底氣。李小鵬說,我國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郵政快遞網、世界級的港口群。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據統計,平均每天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達到1.6億人次,每天全社會的貨物運輸量超過1.5億噸,每天有3.6億件的快件被攬收。
李小鵬表示,將努力提高綜合運輸的服務保障能力,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
與人民生活、社會生產息息相關的質量和標準化工作,是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羅文新一年要抓的重點。
羅文表示,在質量支撐方面,將重點在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遴選一批質量強國建設領軍企業;將圍繞集成電路、量子信息等重點產業,啟動一批質量強鏈標志性項目;將探索建立縣域質量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培育一批質量強縣、強區、強鎮。
在標準引領方面,將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并聚焦工業機器人、北斗規模應用等重點產業鏈,加快研制關鍵環節技術標準。此外,還將結合實際提高一批技術、能耗、排放標準,加強關鍵和新興技術領域標準研制,推動淘汰落后產能。“進一步提高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品標準水平,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羅文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