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 政協委員約四部委當面聊
發稿時間:2024-03-09 06:25: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會議已經超時,還有委員在舉手示意想要發言。
3月7日下午,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民進界別舉行界別協商會。會議以“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促進現代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人社部的4位副部長參會。
討論氣氛熱烈,原定的8位委員發言現場增加到10位。還有人想說,但時間不夠了。
與大會期間的小組討論不同,“界別協商會”是針對某個議題,委員和有關部委領導、群眾代表現場議政的形式。
“提問題的人和解決問題的人,直接面對面。”一位當天組織界別協商會的工作人員解釋。
2月下旬,民進中央收到全國政協的通知,大會期間要舉辦界別協商會。研究之后,民進中央把最關心的問題和最想見的部委名單整理好,提交全國政協。
在民進中央看來,全國政協對本次界別協商會的“支持協調力度”很大,他們很快得知,報上去4個部委,請了4位副部長前來。
3月7日,界別協商會如期召開。
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李和平發言時提到,他在高校工作了20多年,在安徽省教育廳工作了10多年,民進界別長期關注教育領域。他看到李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感到很興奮。
“過去,‘教育’屬于民生領域,‘科技’屬于經濟,‘人才’屬于組織工作。”李和平感慨,“如果教育、科技、人才不能協同,很難實現‘新質生產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安排、一體部署,明確了科教興國戰略在新時代的科學內涵和使命任務。
去年,同樣是針對“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的課題,安徽省政協曾組織調研。參與調研的李和平發現,高校人才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人才政策等資源也配置不到高校。
在界別協商會上,李和平建議,盡快從國家層面成立“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工作小組,做好頂層戰略設計和具體實施規劃。
“我要回應一下剛才李和平委員的建議。”全國政協委員、湘潭大學校長潘碧靈一打開話筒就馬上說,“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工作”,從地方上來講,至少涉及到3個分管部門負責。
潘碧靈也建議,成立一個強有力的工作領導小組,“就一些重大問題進行研究決策、系統謀劃、統籌推進。”
委員們提出的,很多是共性問題,比如科技成果轉化的路徑仍然不夠暢通,學術評價機制仍需進一步完善,高級技工人才還有較大缺口等。此外,也有委員提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弱、科研成果同質化競爭嚴重、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兩張皮”的問題。
不少委員都是“有備而來”。
全國政協委員張震宇曾在河南工信部門、科技部門擔任領導,他的發言直接以問題開頭,特別提到了“區域圍欄”問題。“有十幾個省的產業鏈都是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鋰電池等,行政手段干預過多。”張震宇說,這種產業的“區域圍欄”、市場分割現象,導致教育科技人才資源出現不同程度的“不夠用、用不上、不好用”,“我們還在以省轄市甚至縣(區)為單位組建產業鏈。”
張震宇是原定最后一位發言者。民進中央一名工作人員記得,這個機會是他主動申請的。
“自由發言”時間,會場里,很多只手舉了起來。
全國政協委員欒新曾是大學教師,也曾任青島市副市長,除了建議“科研人員要協同創新”以外,她還建議給中小學教師減負。這是大會期間她第二次為這個群體呼吁。
當天,最后一位發言的委員、民進中央常委胡仲軍講了一個故事。10多年前,他曾任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校長。學校前身是東風汽車(原中國第二汽車制造廠)組建的工人大學,也是原機械工業部的直屬院校,課程和專業按照企業崗位需求來設置,解決企業的關鍵技術問題。
“東風汽車的高管,80%以上是這所學校的校友。”胡仲軍說,他建議開展省屬高校和企業共建二級學院的試點,既讓畢業生好就業,也讓科研成果好轉化,還能幫助企業攻克技術難關。
委員發言時,教育部副部長吳巖的筆幾乎沒有停過。
“我一邊認真記,一邊在想,今天界別協商會的題目特別好。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專章;李強總理所作政府工作報告把‘深化教育、科技、人才改革’寫入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教育不僅是民生,更是國計。”吳巖說。
委員的發言結束后,吳巖是第一個回應的。他分管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科技工作等,和現場的不少人工作有交集。委員們提的很多問題,他都有回應,“我們要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應國家之所需,強化有組織拔尖人才培養、有組織科研、有組織社會服務,培育重大科技任務、布局關鍵領域高端人才培養特區,集中力量在重大基礎理論研究等方面實現突破,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科技部副部長張雨東是一位特別的與會嘉賓,他既是政府官員,又是民進界別的政協委員。
“我今天換一個身份來回應。”他說。針對委員們建議的改革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張雨東表示,“2022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關于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21家高校和院所、6個地方參與了試點工作。試點工作主要圍繞‘評什么、誰來評、怎么評、怎么用’,具體說來就是做好分類評價工作。”
談到人才培養,張雨東表示,“無論是‘學以致用’還是‘自由探索’,都是現象。底層邏輯是,與掌握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相比,科學思維、創造性思維、分析性思維、好奇心與終身學習能力等素質,將在未來社會變得日益重要。”
隨后,工信部和人社部的兩位副部長也針對委員們的發言作了回應。
一位民進中央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像這樣4位副部長參加的民進界別協商會,是比較少見的。有委員為發言作了重點準備,但全國政協更鼓勵大家“自由討論”。
張雨東認為,界別協商這種形式很有意義,大家從不同角度看一件事。任何一個人,任何一種思維方式,都有盲區,需要人們在一起互相啟發,跳過這些思維的限制。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秦珍子 朱彩云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