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會激起世界強烈回響
發稿時間:2024-03-09 06:2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兩會這扇“中國之窗”在今年春天如約向世界敞開,中國各領域發展透過兩會在世界范圍內引發強烈回響。“不僅中國,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兩會。”尼泊爾駐華大使比什努·施雷斯塔說,世界可以通過兩會了解中國的發展規劃,尼泊爾也期待著今年中國兩會帶來的新機遇。
中國兩會“值得世界稱道”
外國媒體在今年的中國兩會報道中著重提到了時間節點的特殊意義。法新社稱,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
今年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今年兩會的召開不僅對自身具有特殊紀念意義,也對國家發展與進步具有重要意義。”總體國家安全觀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向陽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兩會的生命力歷久彌新,根源在于符合中國國情,在于中國特色、黨的領導和制度優勢。
兩會是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集中體現。透過人大和政協的密切聯系和互動,陳向陽認為,兩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生動體現。由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共同構成的“中國特色”,是中國兩會未來繼續發展的動力,由此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中國政府的決策具有獨特性和整體性。”巴基斯坦新聞網站《今日巴基斯坦》刊文指出,中國兩會生動反映了中國高水平的善治能力,其全過程人民民主值得世界稱道。
時隔4年,中國兩會發布會恢復線下采訪模式。新加坡《聯合早報》關注到,“一座難求”的場景在3月3日召開的中國兩會首場新聞發布會上演。報道稱,“今年中國兩會已基本擺脫新冠疫情的影響,恢復到疫情前的熱鬧景象。”
美國《硅谷時報》更是專門派出采訪小組,從舊金山灣區出發,跨越大洋來到北京,直擊中國兩會。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等“熱詞”成為美國記者關注的重點。
“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兩會,充分體現了中國的大國分量和國際影響力,充分體現了中國對于世界發展與進步的正能量和引領力,充分體現了處于動蕩變革期的世界對中國寄予厚望、充滿期待。”陳向陽分析。
“實地報道中國兩會非常重要”
世界對中國兩會的關注,離不開中方多年來堅定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據兩會新聞中心介紹,超過1000名港澳臺記者和外國記者報名采訪今年兩會,占中外記者總數約三分之一。
“我要充分把握各場發布會和記者會,爭取獲得更多的提問機會。”2017年來到中國、今年第7次參與中國兩會報道的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記者阿斯加爾說,過去幾年,他見證了中國的發展和變化。中國在經濟和社會等多個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發展。對發展中國家來說,“中國經驗”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第4次旁聽中國兩會的盧旺達駐華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奧表示,“我從未減少對兩會的熱情,因為這是最具包容性的會議,代表委員來自各行各業、不同背景,齊聚一堂,討論非常重要的議題,都是基于人民提出的建議。這些觀點將被轉化為多領域的政策框架,成為政府制定政策和方案的基礎,從而改善人民生活。”
談及中國為何要推動兩會信息開放,陳向陽說,這表明中國致力于對外增信釋疑,致力于中外良性互動與合作共贏,致力于主動塑造公開透明、改革開放、自信自強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我的工作很有意義,因為有機會見證中國兩會時刻并從官方渠道獲得信息。”今年第一次到中國報道兩會的委內瑞拉主流媒體《奧里諾科郵報》內容總監弗雷德·阿方索說,在南美國家流傳著一些關于中國的不實信息,那是某些媒體操弄的結果,“實地報道中國兩會、了解今年中國對未來發展的計劃和目標非常重要”。
中國展現負責任大國風范
對外合作和中國外交政策,是每年中國兩會最受外方人士關注的重點議題。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關注到,“開放”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3月5日所作政府工作報告的“高頻詞”。李強在介紹今年中國政府工作任務時提到,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互利共贏。加大吸引外資力度,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指出,中國通過更廣的開放、更深的改革來應對個別西方國家筑起“小院高墻”的做法。
英國路透社則關注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中國外交路線的表態。李強總理指出,中方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倡導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極化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反對霸權霸道霸凌行徑,維護國際公平正義。
“實現和平共處、互利共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理念在中國外交實踐中都有所體現,中國為和平解決俄烏沖突、巴以沖突等問題所作的努力有目共睹。”泰國泰中“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倫·披差翁帕迪說。
當前,世界并不太平、地區沖突不斷,香港《南華早報》評論稱,中國展現出了負責任大國的風范。陳向陽進一步解讀,中國負責任的大國擔當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以自身的穩健和高質量發展,助力世界經濟復蘇;二是以勸和促談的建設性外交,助力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三是以一系列進步與科學的治國理念、政策主張和國際倡議,為“多事之秋”的世界提供思想引領。
陳向陽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促進相關國家和地區共同發展和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是近年來中國外交的創舉,致力于全球共同發展、全球共同安全、全球文明對話與共同進步。這些倡議是中國為國際社會貢獻的公共產品,有助于完善全球治理,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 記者 趙安琪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