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續航未來或可達1000公里以上 陳軍代表分享我國電池研究重大進展
發稿時間:2024-03-08 09:53:00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軍在代表通道接受記者采訪。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攝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劉尚君 馬宇平)電池是電動汽車的心臟。面對電動汽車跑得不夠快、充電不夠快、遇到寒冷天氣容易“趴窩”的問題,電動汽車行業該如何解決?今天上午,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南開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軍分享了他與團隊攻堅克難,創新新能源電池研發的最新進展和心得體會。
30余年持續在電池領域進行科技攻關,陳軍團隊將“冷板凳坐熱”,設計制備了可以全天候、寬溫域工作的阻燃電解液,可以在零下70°C工作的大容量電池,還開發了成本低、可充電的鈉電池,這為未來大規模儲能提供技術支撐。
“目前固態電池是各國競相研發的重點,一旦產業化將改變現有的電動汽車產業格局,同時開辟電動航空等新興市場。”為此,陳軍團隊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研究計劃和研發項目,與北京的科技創新優勢單位協同攻關,已研發出400瓦時每公斤的固態電池,“這跟目前市場上最先進的300瓦時每公斤的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相比,要超出30%。”
陳軍表示,未來的1-2年,團隊還將突破600瓦時每公斤的固態電池的研發,“達到充一次電,電動汽車就可以跑1000公里以上,同時在快速充電、低溫性能和安全性能方面也都大幅提升”。“這是一個在全球具有引領性的技術變革,我們也積極去搶占動力電池和電動汽車未來發展的制高點。”陳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