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末,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援助的郭娜正著手準備一場關于安寧緩和醫療的培訓。她為期一年的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任務快要結束了,她希望在離開西藏之前完成這個心愿。
郭娜是北京協和醫院護理部主任,也是該院第八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隊長。今年4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正式開展,作為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的副院長,郭娜參加了連續數天的主題教育讀書班的學習。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人民’一詞反復出現,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郭娜在主題教育讀書班的學習心得中寫道,“在醫療機構,護士是人民群眾接觸最多、陪伴他們時間最長的專業技術人員,如果說醫療決定一家醫院的高度,那護理最能體現這家醫院的溫度和厚度。”
理論學習之后,按照主題教育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要求,5月初,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領導班子開始著手推進多項調研課題。郭娜的課題為“西藏地區醫護人員安寧緩和醫療認知現況和培訓需求的調研”。
安寧緩和醫療正是一項集中體現護理溫度和厚度的工作。為此,郭娜調研了西藏地區2035名醫護人員對安寧緩和醫療的認知。調研顯示,近90%的受訪者有獲取安寧緩和醫療相關知識的需求,僅26.09%的受訪者接受過死亡教育或培訓。
在長達8000多字的調研報告中,郭娜寫道,“西藏地區醫護人員對安寧緩和醫療的認知缺乏,醫護人員獲得相關培訓、講座、學術會議的資源缺乏,但對安寧緩和醫療知識和技術的需求旺盛。同時,給予民眾的安寧緩和醫療相關科普宣傳不足。”
針對這項調研結果,郭娜做了系列安排,除了正在準備的培訓外,回到北京后,還要和團隊一起開展線上、線下相配合的緩和醫療系列培訓、護理會診等。此外,結合此次調研,郭娜還申請到了西藏自然科學基金組團式援藏醫學項目,后續在項目的支持下,還將進一步深入研究。
郭娜10多年前開始接觸安寧緩和醫療,和護理部團隊在2017年成立了北京協和醫院安寧緩和專科護理小組。2022年10月18日,北京協和醫院緩和醫學中心成立。借助援藏的機會,郭娜希望把這個有溫度的醫學理念和專業的照護技術傳遞給西藏的醫護人員,造福西藏百姓。
將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正是北京協和醫院把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的一個抓手。為貫徹落實主題教育中大興調查研究的決策部署,北京協和醫院黨委確認了“探索新時代跨區域幫扶合作新模式”等7個調研課題,持續開展的援藏、援疆、援蒙及巡回醫療隊等工作正是調研課題的重要內容。主題教育讓這些已經開展多年的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工作變得更扎實、成效更顯著。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除了讓基層百姓受益,也是對下沉到基層的協和醫者的淬煉。1987年出生的孟慶宇是北京協和醫院放療科的青年骨干,他已在內蒙古托克托縣醫院援助了3個多月。援助過程中,孟慶宇深入當地老百姓家、村衛生室調研,用雙腳踐行主題教育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要求。在托克托縣,孟慶宇體驗到了與北京完全不同的工作環境。
北京協和醫院的放療科日接診患者達800多名,但在托克托縣醫院的放療科,在孟慶宇去之前的一年內只接收了不到50名患者。一方面,一些有需求的患者會直接驅車50分鐘去呼和浩特市就診。另一方面,當地不少老百姓對放療科的認知還停留在“放療有輻射”的階段。
在幾乎每一兩周就進行一次的基層調研中,孟慶宇發現當地患者不愿接受放療主要有兩大原因:恐懼和費用。
孟慶宇說,如果是因為恐懼,就多講一些成功的案例,通過例子來講解理念;如果是因為費用,就給患者多講當地的報銷政策。老年人是癌癥的高發人群,改變他們的想法并非易事。遇到不容易說服的,孟慶宇會想盡各種辦法,“多拽幾個專家一起說”,或者找患者的家屬,“一家人里總有個明白人”。
當然,有時候這些工作的效果也不能立竿見影。孟慶宇說:“要讓‘子彈多飛一會兒’,這次談完了之后,讓他回去再琢磨。過段時間,再打電話回訪一下,問問考慮得如何,可能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再繼續解釋。”
和當地患者交流多了,孟慶宇也更理解他們了。他說,在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下,苛責這些患者是對他們的不負責任。有些患者會絮絮叨叨地說很多,“他們并不是招人煩,正是因為他們信任你,所以才把能想到的都說出來”。孟慶宇說,這時候應該耐心傾聽,醫療的溫度應該是在這個時候體現。
孟慶宇坦言,這份與患者共情的能力在來了托克托縣后得到了明顯提升。遠在西藏的郭娜也收獲了此前沒有的人生經驗。除了自己的調研課題,郭娜也參與了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關于“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的基層調研。郭娜和調研團隊去了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及下轄的3所縣人民醫院及鄉鎮衛生院。
西藏地廣人稀,每到一個地方,經常需要至少七八個小時的車程。出乎郭娜意料的是,西藏絕大多數的路都很好走,平坦而開闊。被沿途的美麗景色震撼的同時,郭娜也看到亞東縣人民醫院通過頭戴式VR實現的“滬藏”云門診、當地鄉衛生院的基層醫生對全鄉百姓中高血壓患者的日常隨診和信息維護。郭娜說:“如果不是祖國足夠強大,亞東的百姓無法在邊境小鎮上接受上海醫生的診療。”
郭娜在基層醫院調研時發現,很多醫院的醫療設備都不差,可見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來支持西藏等邊疆地區發展。然而,能把設備用好的人卻不多,也就是說,人才短缺問題在當地十分突出。這讓郭娜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援藏工作的意義,以及援藏醫療隊的職責。
郭娜說,這一段時間的工作和學習,讓她感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含義。曾有前輩告訴郭娜,援藏工作須得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一年之行,讓郭娜理解了這句話,今后她也會繼續踐行這句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