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14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成都,因其煙火氣而受到市民和游客的喜愛。如今,“煙火成都”正在被注入另一種氣質。
7月28日至8月8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在成都舉辦。隨著這項國際體育賽事的臨近,東道主成都的運動氛圍也越來越濃。
沿著100公里的繞城綠道騎上一圈,是成都頗為熱門的運動。無需專業裝備,有的市民甚至騎著共享單車就上場了。某平臺今年“五一”期間的數據顯示,成都繞城綠道共享單車的騎行總里程環比增長139%。
公園、街邊的籃球場越來越多,一些高架橋下的閑置空間也被改造成籃球場,因其日曬少、通風好而深受市民喜愛。成都市體育局局長熊艷引用一家社交平臺上的表述說:“在成都,人們對籃球的關注度和參與度超過了火鍋,而對運動的關注度已超過了麻將。”
這樣的“超越”還有更多。數據顯示,成都體育公共服務質量測評居全國第一;成都還登上了第三方機構“最具運動活力城市榜單”。“成都充滿了運動的基因和活力!背啥际畜w育局副局長祝江力說。
這些變化是在“愛成都·迎大運”的氛圍中悄然發生的。2018年12月,成都獲得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的舉辦權。原定舉辦時間是2021年8月,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成都大運會在經歷了兩次延期后,定于2023年舉辦。
在籌辦大運會的4年時間里,成都市克服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喊出“愛成都·迎大運”的響亮口號,在場館建設、賽事籌備、城市發展、文化交流等方面,統籌推進賽事側、城市側、文化側各項工作。
在成都,“高大上”的大運會體育場館不僅屬于運動員,更屬于市民。事實上,因為場館建設,成都市民比運動員率先體驗到了賽事帶來的快樂。成都大運會有49座場館,其中新建場館13處、改造場館36處,場館功能硬件和服務軟件達到國際比賽標準。成都市制定了《成都大運會場館開放惠民行動實施方案》,推動大運會場館應開盡開、分類利用。
在大運會場館成都鳳凰山體育公園,室外籃球場、全民健身中心免費或低收費面向市民開放。大運會場館東安湖體育公園游泳跳水館則開放給市民體驗潛水。伴隨許多老成都人記憶的城北體育館,經改造后作為大運會場館,但入場價格依然親民,是許多乒乓球愛好者的“新主場”。在“甲A”時代,成都曾被球迷稱為“三大金牌球市”之一。如今在成都鳳凰山體育公園專業足球場,每場中超比賽都能點燃市民的激情,回蕩在體育場的“雄起”聲讓人們直嘆“‘金牌球市’歸來了”,曾經偏僻的城郊區域伴隨著“球市”的熱度也變得熱鬧起來。
數據顯示,2022年,成都全市大運會場館對外開放時長7.63萬小時,免費或低收費開放509.48萬人次,累計舉辦各類賽事727項。
離市民更近的運動場所,是城市的“金角銀邊”。成都市成華區一段高速公路延長線的高架橋下原本是閑置空間,經過改造后,“灰色高架橋”變成了擁有籃球場、羽毛球場、輪滑區等諸多運動場所的“綠色運動場”。在成都金沙公交樞紐站停車樓樓頂,一個占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的天空森林體育公園項目在今年年初亮相,包括兩個標準籃球場、兩個五人制足球場、400米全民健身步道等設施,每天開放到深夜11點。
成都市編制的《成都市家門口運動空間設置導則》,提供了一批成功的改造案例,提出建設“15分鐘健身圈”,滿足市民體育鍛煉需求。
上述計劃已取得不小的進展。截至2022年年底,成都體育場地設施達到6.4萬個,已建成5000多公里天府綠道并植入體育設施1700多處。
數據顯示,2022年成都市體育產業總產值達1005億元、增加值達385億元,相比2018年分別增長59%、79%。2022年成都市體育消費總規模達578.6億元,較2018年增長44.5%,成都入選首批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
“籌辦大運會,不僅是賽事的籌備,也是城市的準備,既是物質的準備,也是市民內心的準備。”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宣傳部(開閉幕式部)副部長高怡強說,“成都今后還會承辦更多的體育賽事,大運會是成都建設世界賽事名城邁出的重要一步!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