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貢獻青春力量——全國“青馬工程”學員熱議2023年全國兩會
發稿時間:2023-03-16 06:31:00 作者:劉胤衡 來源:中國青年報
仲春3月,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全國“青馬工程”學員圍繞2023年全國兩會中的重要精神展開深入學習與熱烈討論,大家紛紛表示要在新征程上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這一代人的應有貢獻。
黑土地里走出鄉村振興之路
“2220米農田水泥路,9265米農田節水灌溉地下管網,4824米農田低壓電網……”說起如今的闞田村,2022年全國“青馬工程”農村班學員、河北省人大代表、樂亭縣龐各莊鄉闞田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李瑤自豪滿滿。
5年前,他剛到闞田村上任時,村里完全不是現在的樣子——“道路泥濘、衛生臟亂差、沒有廣場、健身設施全無……大伙都說我接了一個‘爛攤子’!”
“干好村里的事不能只憑村干部幾雙手,得讓一村人‘攢心氣、立志氣、有豪氣’。”李瑤調研后發現,闞田村是典型的農業村,“因為沒有水泥路,果菜運不出、下雨人推車、澆水眾人幫”。他下定決心,首先要為鄉親們解決生產問題,但由于當時村里資金有限,購買鋼渣鋪路的錢都是他自己墊付的。
鄉親們被李瑤打動了,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如今,闞田村已是一片繁榮景象。“全村設施果菜、設施鮮桃面積占全村土地的50%以上,畝產收入由原來的1000余元增長到1.5萬元以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李瑤正積極推進村里的魚菜共生農業循環集體經濟項目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讓老百姓有真真實實的幸福感、獲得感就是他奮斗的目標。
“11公里泥巴路變成柏油路,自來水、照明電、寬帶通到了家家戶戶。”有著相同成就感的,還有2022年全國“青馬工程”農村班學員、山西省安澤縣安上村黨支部書記索超。
安上村這個曾經的貧困村,如今正朝著鄉村振興的目標邁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說,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索超認為,要將村內豐富的林下菌菇、中藥材等資源,轉變成村民增收致富的財源,“帶領鄉親們打造一個宜居宜業、美麗祥和的新農村”。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的種植大戶陳振海對他們的“美女書記”劉秀秀特別佩服,他覺得,縣里糧食實現歷史性“十九連豐”少不了她的功勞。
5年前,這些農戶們憑老經驗、老思維種地,產量十分不穩定。2022年全國“青馬工程”農村班學員、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農業農村局第八黨支部書記劉秀秀來到這里后,手把手、面對面傳授農藝技術,讓農戶看得懂、學得會,農業現代化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如今,全縣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220萬畝以上,總產量在9.3億公斤以上。
劉秀秀說,作為一名青馬人,她要把農技推廣和服務作為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扎實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為“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貢獻青年力量。
關鍵領域突破“卡脖子”技術
火車運行在呂攀峰團隊設計的鋼軌上,連通著“中巴經濟走廊”、泰國“東部經濟走廊”、“新時期的坦贊鐵路”,帶來了發展的希望。
10年前,大學畢業只身參與三線城市建設的2022年全國“青馬工程”國企班學員、鞍鋼集團攀鋼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呂攀峰或許自己也沒想到,這些年,他帶領青年團隊開發出的鋼軌新產品,為我國高速、重載鐵路建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為了保證嫦娥五號月面無人自動采樣的高精度控制,我們從無到有編寫幾千行程序代碼,形成了微重力空間機械臂控制算法的第一代模型庫,實現了在48小時內采樣1.5公斤的突破。”2022年全國“青馬工程”國企班學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總體設計部梁常春說。
通過“青馬工程”這一年的系統學習和社會實踐,梁常春對黨的理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對國企青年一代應該承擔的強國使命有了更加直觀的感受。站在新起點上,他們有信心在航天強國建設新征程上跑出新成績、貢獻新力量。
“我們國家在科研上的投入資金穩步增長,科研人員的自主權越來越高了,繁雜的行政事務越來越少了,一系列減負賦能的扎實舉措釋放和激發了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參與過我國航天重大工程相關研究的劉釗,是2022年全國“青馬工程”高校班學員、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博士研究生。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劉釗對此深有感觸。他相信,新型舉國體制能夠更有效地集聚如他們一樣的科研新生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用青春力量描繪美好明天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里多次提到“青年”。在提及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時,報告說,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保障好基本民生。
“幫助這群網絡文學青年解決就業問題也是我們的努力方向!”2022年全國“青馬工程”社會組織班學員、北京青年文學協會會長趙德志通過組織文學教育、文學交流、文學活動,建立文學組織、推介文學人才五大舉措,幫助一大批青年網絡作家解決擇業就業、版權保護、社會實踐、寫作提升等問題。
首屆“青馬工程”團中央直屬機關年輕干部專項學員、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的張佳慧說,近年來,青創基金會一直從強化觀念引導、強化素質提升、強化崗位挖掘等方面回應青年關切,“我們要始終圍繞黨和國家發展大局,在促進青年就業創業、全面發展等方面創新性開展工作,發揮應有作用”。
“青年的發展為多領域、多層次的‘急難愁盼’所制約。”首屆“青馬工程”團中央直屬機關年輕干部專項學員、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張賓對此深有同感。作為青年研究工作者,他認為,“只有主動去面對、去體驗青年在多領域、多層次的‘急難愁盼’,對青年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潛在的‘急難愁盼’問題進行基礎性和前瞻性研究,才能為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地解除青年束縛、拭除蒙在青年奮斗底色上的‘灰塵’建言獻策。”
“我也是戴著紅領巾過來的。因為上學早,第一批入少先隊沒有發展我,還哭了鼻子。后來當上少先隊旗手,熱血沸騰。”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憶起自己的青少年時代。
總書記的話激勵著廣大青少年工作者擔當作為,讓他們的責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2022年全國“青馬工程”高校班學員曾蕾汀是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肩負著思政教育“為黨育人”的使命,她深感責任重大。她說,要主動探索“互聯網+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讓網絡成為提升教育薄弱地區思政教育教學品質的重要載體,以數據賦能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組織隊員們與喀喇昆侖邊防叔叔書信往來、和隊員們一起為邊防叔叔郵寄愛心護手霜、幫助隊員們在春節為西藏阿里軍區邊海防官兵送去祝福、與隊員一同打造紅領巾@未來成長營……”2022年全國“青馬工程”少先隊工作者班學員、長沙市天心區仰天湖實驗學校大隊輔導員秦蘭總是走在創新工作形式的第一線,她說,“要引導隊員關心國家大事、關心社會發展,幫助隊員們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樹立理想信念。”
2022年全國“青馬工程”少先隊工作者班學員、北京市東城區東四十四條小學大隊輔導員景影說:“接下來,我要更加堅定理想信念,著力推動黨團隊育人鏈條相銜接,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扎實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導青少年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擔當時代重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劉胤衡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