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小店鋪釋放“大能量”
發稿時間:2023-03-13 06:17: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參加全國兩會前,全國人大代表、北京綠農興云果品產銷專業合作社社長岳巧云在調研時發現,城市里熟悉的“煙火氣”回來了,但好像“還是差一點兒”,比如許多街邊、社區的小店小鋪還不夠熱鬧。
據市場監管總局統計,截至2023年1月,我國經營主體達1.7億戶,其中全國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達1.14億戶,帶動近3億人就業。這些小店小鋪,既為人們提供便利,又是很多人生活的依靠。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當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有不少困難,今年還要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在《兩會青年說》錄制現場,岳巧云與小店店主、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如何讓小店小鋪釋放“大能量”?
包包是杭州煙霞綢藝一家門店的店長。消費者選購絲綢產品主要靠上門體驗,而疫情切斷了她們跟顧客面對面交流的渠道。“我們沒有辦法,迅速就轉到了線上。”拉微信群、做短視頻、做視頻直播……能想的辦法她們都想了。
一開始,直播間的客流只有十幾個人,包包也不知道如何跟網友互動。她試著了解網友的身高、體重、衣服尺碼等信息,并一一記下來,慢慢地摸清了用戶的喜好。后來,包包又做起了微信小程序商城,將直播間搬到了實體店。她說,小程序會把產品的細節展現得更好,線上客戶可以到店鋪試穿,真正做到線上線下打通。如今,包包和她的門店慢慢摸索出了數字化的門路,經營業績也漸趨穩定。
聽完包包的分享,岳巧云也有感觸:“我覺得將來小店要發展,還是要通過這種體驗店、形象店,或者直播間的形式,多渠道、多維度去宣傳營銷。線上線下更好地結合,我們的‘小店經濟’才能真正地火起來。”
幾年前,岳巧云辭掉北京城區的工作,跑到平谷區的村里“種地”。她承包了一大片山地,創建了農村合作社,通過電商、直播等方式幫助農戶們賣桃子等農產品。
但她賣的可不是一般的桃子,而是“有文化的桃子”。比如,為一些企業客戶定制宴會桃、商務桃,在一些特殊的節日賣七夕桃、重陽桃。有了文化屬性的加持,岳巧云的合作社回頭客不斷,開辟了一條線上線下結合銷售桃子的渠道。
在她的帶動下,很多村民也積極通過微信群、小程序、視頻號等平臺開設“網絡小店”,拓寬銷售渠道,讓更多新鮮農產品更快、更好地擺上消費者的餐桌。
“經營一個小店看似簡單,實際上真的要花費很多心思,甚至可以說要絞盡腦汁。”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跟蹤研究過一些小店,在他看來,小店還要在特色化、差別化、定制化等方面做文章,要注意規避抄襲、山寨、重復和惡性競爭。
馬亮也很期待各地營商環境更加優化,政策環境更加利好小店及其經營者,這樣既促進居民購物消費,也方便許多創業青年開店逐夢,讓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更有活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