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紅代表:科技特派員真正將論文寫在大地上
發稿時間:2023-03-12 08:33:00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今天上午,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廖紅表示,期待每一個科技特派員在各自的領域里發揮作用,真正將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圖源:央視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豪 張藝 劉尚君)今天上午,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三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廖紅介紹,自2016年加入科技特派員團隊以來,她和團隊已在福建省建立了超過萬畝的優質高效生態茶園示范基地,輻射并帶動了十幾萬畝的生態茶園。在此過程中,他們還培訓了1000多人次的基層農技人員和2000多人次的茶農。
“一項好的技術,不僅可以讓成千上萬的農民致富受益,還能讓我們的土壤環境生態受益。”廖紅說,期待每一個科技特派員在各自的領域里發揮作用,真正將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成為科技創新助力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
廖紅介紹,福建省是生態文明先行省,也是科技特派員的發源地。7年前,她加入科技特派員團隊,帶領團隊成員走遍了福建省大大小小的茶葉產區,收集并分析了上萬份茶葉樣品和茶園土壤樣品。
結合實地考察,廖紅發現,由于缺乏科學的指導,茶農在種植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甚至個別地方出現了水土流失、水體富營養化等問題。為此,廖紅及團隊建立了一套茶樹綠色栽培技術。夏天在茶行中種植大豆,利用大豆生物固氮,為茶樹提供氮營養;冬天在茶行中種植油菜,利用油菜發達的根系,為茶樹活化土壤中的磷和鉀。同時,他們根據茶樹的生物學特性,配置了一套茶樹專用的生物有機肥,以此取代化肥。
“現在,蟲喜歡吃大豆、喜歡吃油菜,不吃茶葉了!绷渭t說,新技術讓茶樹的病蟲害大幅減少,減少了農藥的施用,保護了綠水青山,受到茶農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