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停
【人才故事】
用鉆頭在生雞蛋上打孔,蛋殼鉆破,蛋膜卻完好無損。在一只雞蛋上鉆出幾十個小洞,蛋殼處處透亮,蛋液卻不會流出。
練出這樣的“絕活兒”,需要怎樣的匠心與苦心?
“我是做高精度測量工具的,產品服務于軍事裝備。”10月22日,在黨的二十大第二場“黨代表通道”上,來自中國兵器西北工業集團研究院試制分廠的鉗工高級技師張新停說,為了在制作量具時更加精準、穩定,自己曾在3000多個雞蛋上練習鉆孔。
“不同型號彈藥的生產,要完美達到設計要求,需要使用特殊測量工具來確保精密度。”張新停介紹,“我的工作,就是制造用來檢測彈藥零部件精度的高精度量具。”
為彈藥“立規矩”“明尺度”,需要超出常規的標準。在張新停的世界里,計量單位需要小到千分之一毫米。這樣的精度,甚至連數控機床都無法達到。
“我們用的鉆頭,最小直徑只有0.4毫米。在高速旋轉時,鉆頭極為鋒利,操作者氣喘不勻都會出現誤差。”張新停說,“我們工作時需要手、眼、耳、心、意協同配合,必須全神貫注,呼吸都要調整均勻。”
“不惰者,眾善之師也。”為了把每一件產品質量控制到100%合格,張新停想盡一切辦法進行訓練,在蛋殼上打孔,就是他磨煉技能的獨門“武功”。同事下班后,他留下來,拿雞蛋在機床上反復練習。
技能日臻精湛的同時,雞蛋消耗越來越多。曾經有一年多時間,張新停和家人天天都在吃炒雞蛋。
極致匠心,鑄就不凡。從業30年來,張新停研發制作出1.5萬余件形狀各異、精巧細致的測量工具,完成了100余種高密度合金材料試樣的加工。2013年,張新停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截至目前,工作室團隊已完成300多項攻關項目,取得55項技術創新成果,創造效益1500多萬元。
“牢記‘國之大者’,聽黨話、跟黨走,為國家國防事業發展奮斗終身,這是我畢生的追求。”張新停說,“當我看到我們生產的裝備在九三閱兵、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馳騁越過觀禮臺,接受黨和國家檢閱時,喜悅、幸福、自豪感油然而生。”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國家培養出更多高技能人才,我們這些老師傅要發揮好傳幫帶作用。”張新停介紹,張新停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已陸續為企業培養“一專多能”員工40多人,其中5人獲得了省部級以上技術能手稱號。
實干創造歷史,奮斗成就未來。“今后,我將帶領團隊不斷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打造更多‘撒手锏’產品,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張新停表示。
(本報記者 羅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