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時下更為年輕人熟知的“物理課老師”這個頭銜,張朝陽在烏鎮又掛回“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的胸牌。
11月9日,這位“第一代互聯網創業者”與小紅書創始人瞿芳、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在2022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互聯網企業家論壇”上,圍繞“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與規范”主題展開圓桌交流。
26年前,美國學者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出版《數字化生存》一書,其中說道,計算機不再只和計算相關,它決定了我們的生活。
彼時,張朝陽在尼葛洛龐帝的風險投資支持下創建了中國第一家以風險投資資金建立的互聯網公司,兩年后正式推出搜狐產品。
如今,互聯網不僅決定生活,更滲入經濟社會的多個角落,引領數字經濟向高質量發展。
回憶起創辦和管理互聯網企業的過程,張朝陽直言“幸運”。他說,第一次農業革命大約是1萬年前,工業革命是約200年前,在萬年、百年的時間尺度里,他幸運地趕上了信息革命。
小紅書創始人瞿芳則想起了公司的“傳統節目”,每年年初,公司核心管理人員會拋開運營數據,假裝調研人員,走到年輕人聚集的地方,問“你知道小紅書嗎”。在她看來,這是互聯網企業了解用戶需求,促進企業發展的動力。
關于互聯網的討論中,并非總是積極樂觀的聲音。有的聲音認為全球互聯網人口紅利時代可能漸入尾聲,而企業家們對這張“網”的感知和預測也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認為,技術的發展和演進首先是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好,效率進一步提升,其次是不斷地把人類的時間運用到更加有效的事情上。
“很多人擔心技術的演進會代替一部分人的工作,其實所有的技術演變都證明,每一次技術進步,只會催生人類進到更高的階段,會有更適合人類智慧的職位出現,而被替代的都是精力消耗大的工作崗位。”陶琳說。
對于正處在風口的元宇宙和Web3.0概念,瞿芳說道,每次趕上技術革新時,互聯網創業企業都愿意在前沿做嘗試。張朝陽則建議,要帶著質疑的態度來看,“有一些新概念放在10年的尺度上看,確實帶來改變。而短時間內,有時候要矜持一點,要時刻把握用戶,看用戶在干什么。”
盡管置身于挑戰不斷的互聯網潮頭,張朝陽依然覺得,互聯網發展沒有瓶頸,“我們目前仍處于第三次巨大的信息革命浪潮當中,發展得非常好。”
陶琳也表示,對于創業者來說,能夠解決多大的問題,就能夠創多大的業,搞清楚解決問題的邊界在哪里,是互聯網企業家能夠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在高速發展過程當中一定伴隨挑戰。”瞿芳說,目前的互聯網空間,特別是社區平臺,面臨著生態治理的挑戰,需要多方合作,共建良好的網絡生態環境,為創業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土壤。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