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從葉城縣城出發,沿著新藏公路往喀喇昆侖山中行駛5個多小時,民警阿布都熱合曼說,“前面向右轉再走45公里,還有一個小時就到了。”
阿布都熱合曼在庫地邊境派出所熱斯喀木村邊境警務室工作,熱斯喀木村隸屬喀什地區葉城縣西合休鄉,這次他下山有兩個任務:一個是從縣城里為村民協調最后一車過冬取暖的燃煤;另一個是印制黨的二十大精神雙語宣傳頁,方便回去走村入戶做宣講。
“前面都是急轉彎,開慢點。”阿布都熱合曼一邊叮囑司機,一邊通過后視鏡查看裝滿煤塊的車廂,印制好的宣傳頁就放在右手側。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以來,喀什邊境管理支隊庫地邊境派出所積極宣傳會議精神,民警們翻達坂、進牧區,讓黨的好聲音在祖國邊疆一線落地生根。
車到村口,就看到村委會主任加納爾拜克·阿布都卡迪爾喜氣洋洋地出來迎接,“現在冬季取暖都是靠政府幫我們采購燃煤。我們這里海拔高,冬天冷得很,但是我們的屋子里都很暖和。”加納爾拜克·阿布都卡迪爾叫了幾個年輕小伙子出來幫忙,不一會就把煤塊從車上卸了下來。
熱斯喀木村距離縣城約300公里,海拔3750米,全村有62戶289人,都是柯爾克孜族,他們世代生長在這片高原上,一邊放牧,一邊守邊。得益于安居富民工程,近年來,村民們搬進新家、住進新房,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我們住的土砌的房子,現在住的都是通水通電帶暖氣的磚房,真是趕上了好時代!”賽熱汗大媽熱情地拉著宣講的民警進屋看看,驕傲地介紹道。以前村民們都是帶著毛氈去放牧,羊群到哪他們就去哪,生活質量得不到保障。自富民安置房建設以來,牧民們結束了居無定所的游牧,居住環境實現質的飛躍,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現在村里讀中學的孩子都去了縣城,教學質量好多了,也有孩子考上新疆班去內地讀書。”宣講之余,阿布都熱合曼也不忘勉勵村里的孩子們,“你們要好好學習,為國家作出更多貢獻。”
白天放牧,晚上休息,牧區的生活方式難免讓牧民與二十大宣講活動“擦肩而過”。為了打通二十大精神宣講的“最后一公里”,阿布都熱合曼追到了牧區,“大爺等等我,有件好事要跟您講……”
正在趕羊的依力買熱達尼大爺看見他的身影便停了下來。“羊好著呢,我也好著呢,草場補助也進了我的口袋,還有什么更好的事?”
“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了,黨中央將帶領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好啊好啊,那明年的羊肯定比今年的更肥,我們老百姓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啊!”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大爺趕著羊群回場,阿布都熱合曼和大爺一起變身為暮色里的“牧羊人”。
黨的二十大在北京勝利召開,距離北京5000多公里的邊境小村莊也及時聽到了黨的好聲音。即使身處喀喇昆侖高原深處,黨的好聲音也讓村民們如沐春風。祖國的發展越來越好,邊疆地區人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慧、王藝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