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泱泱,紅船依舊。從中國共產黨的一大到二十大,101年的時光,在浙江嘉興南湖瀲滟的水光里,仿佛只是短短一瞬。
10月16日,黨的二十大開幕,80后黨員、南湖革命紀念館講解員張一很早便來到南湖湖心島,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
101年前的夏天,23歲的嘉興女子王會悟坐在一艘小船的船頭,默默守護著中共一大最后一次會議。“煙雨樓臺,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風云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寫下的這副對聯,張一讀過無數遍。如今,五湖四海的游客來到南湖邊瞻仰紅船,探尋和感悟中國共產黨的精神密碼。
這天上午,嘉興市綠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90后小伙兒應超,在自家稻田的觀光廊里擺上電視機,村民們聚集到廊下,一起觀看了二十大開幕會直播。稻田里,有用彩色水稻種出的紅船圖案和“美麗田園 黨建引領共富”的字樣。受政策激勵,應超回到家鄉,成了一名“糧二代”。
應超購買了嘉興市第一臺農用無人機,成為當地第一位“飛手”,率先開啟了農業領域“機器換人”的步伐。他說服了八九名年輕人加入公司,推廣使用無人機和現代農業機械,“父輩們光腳下田,我們現在是穿著皮鞋種田”。
他不僅關心自家的稻田,還為周邊農戶提供技術輔導和農機服務,建立稻米產業化聯合體,帶動種糧農戶增收共富。今年,綠康農業承包了1.5萬畝土地,種植小麥和水稻,公司新投產的碾米廠也即將投入使用。聽到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里提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應超覺得,自己和小伙伴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有廣闊的舞臺。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總書記的聲音在杭州淳安縣下姜村文化禮堂里回蕩著。下姜村民宿協會會長楊紅馬一早就趕到這里,和200多名村民一起觀看二十大開幕會直播。
“我們下姜村,就是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生動案例。”楊紅馬記得,習近平同志2003年來的時候,看見山林光禿禿的,就告訴他們,要給青山留個帽;看見污水橫流、蠅蟲滿天飛,就指導村里建沼氣池。下姜村是習近平同志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的基層聯系點。在習近平同志親自幫扶下,下姜村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可喜變化。從過去的土墻房、燒木炭、半年糧、“有女莫嫁下姜郎”的貧困村,發展成為農家樂、民宿忙、瓜果香、游客如織的富麗鄉村。開辦民宿6年來,楊紅馬一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最好的一年,民宿帶來30萬元的純收入。如今,他的兒子也回到村里,當起了大學生村官。
2017年11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下姜村干部群眾寄來了親筆簽名的十九大首日封。聞訊趕來的村民爭相傳看,感嘆著習近平總書記對這個小村莊的牽掛與厚愛。今年,從下姜村走出來的80后支部書記姜麗娟成為黨的二十大代表,并走上代表通道,向全國人民介紹下姜村的新變化。
通過農文旅融合,下姜村闖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增收致富之路。村民不用出門,就能在家門口就業;很多年輕人和姜麗娟一樣,回到家鄉創業,每年都可以拿到村里的分紅;通過5G遠程醫療,村民在家就能請省城大醫院的專家看病。如今,下姜村又主動與周邊24個村抱團組建“大下姜”鄉村振興聯合黨委,通過資源整合、產業連接,打造“共富聯盟”,已經培育了旅游培訓、紅高粱、中藥材、農特產品4條特色產業帶,推出“大下姜”區域公用品牌,大大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這里老百姓的收入每年都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下姜村的發展成果真正變成了老百姓的共享紅利。
秋收在即,大下姜區域的油茶籽就要采摘了,香榧基地也進入采摘期,大下姜共享水廠、共享茶廠等“共富工坊”已經建成。不久前,一場以“我們要和下姜一起富”為題的“書記進城賣山貨”活動隆重登場,28名村支部書記集體背著山貨進杭城吆喝,為村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包裝和銷售農產品。
在2022年團浙江省委青牛獎訓練營微信群里,全省50名基層青年接力“曬”出自己觀看二十大開幕會的照片、視頻和感想。來自維吾爾族的90后“新農人”艾日帕提·艾尼瓦爾,2021年加入浙江水木九天現代農業團隊,努力擴展數字農業的應用,打造全國產化數字農業產業鏈。這不僅帶動了當地農村數字化轉型,促進農業生產方式升級,還有效解決了當地60余名村民的就業問題,村民年平均收入增加30%。
另一位“小青牛”候選人、退伍女兵莊園,經常下鄉拍攝視頻,為村民“帶貨”。當天,她組織青少年在諸暨市東白湖鎮上英村開展下鄉助農活動,和上英村老黨員干部一起聆聽黨的二十大報告。她說,年輕人就應該讓青春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綻放絢麗之花,為鄉村產業發展和文化傳承注入嶄新的活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雨彤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