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對于特戰隊員來說,已是“高齡”,但李闖依然要求自己的5公里成績和年輕隊員一樣,步手槍上靶率保持在95%以上。這位黨的二十大代表、武警河北總隊某部大隊長被稱為“闖隊”。特戰隊員們說:“這是一個令人敬畏的稱呼。”
李闖曾參加武警部隊“超極限魔鬼周綜合演練”,被授予“勇士勛章”。他還帶隊赴中東某地參加國際特種兵比武,勇奪總冠軍,被評為“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榮立個人一等功。
個頭不高、面色黝黑的李闖有著“特戰之王”的美譽,他卻說,沒有天生的特種兵。
李闖2003年入伍時,身高170厘米,體重55公斤。和老隊員第一次跑5公里,他就落在最后。有老兵瞧著他說:“這身體素質,是怎么被選到特勤中隊來的?”李闖只是低下頭,不說話。
支隊訓練場邊的一條標語激勵著不服輸的李闖——只要練不死,就往死里練。李闖當時的班長劉志昌忘不了,別人訓練都結束了,那個話不多的小個子,挎包里裝上沙子還在一圈一圈跑步。
他每天比別人早起床,穿沙背心跑10公里,練習閉目出槍1000次,槍管吊水壺、放彈殼每天堅持1小時。怕影響出槍速度,李闖寧可磨破肘部,也不愿戴護具。攀登、索降、越野等課目,他把每個動作都練成“肌肉記憶”。
李闖就這樣一路往前“闖”,有戰友說:“他用一種近乎殘忍的方式打磨自己,單位的老兵都說特戰出了個‘瘋子’,但又打心眼里佩服這個首屈一指的尖兵。”
一次射擊訓練中,李闖要求槍響靶落,不少于90環。大部分隊員達標了,戰士楊曉特卻沒有及格,李闖罰他8分鐘翻40個輪胎,楊曉特一聽就膽怯了,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李闖二話沒說徑直走向訓練場,7分鐘內連續翻了50個輪胎。楊曉特羞愧地不吭聲,馬上接受了“懲罰課目”。
2012年,李闖帶隊備戰武警部隊特戰分隊干部骨干集訓比武,39攝氏度的高溫天氣中,隊員們每天要進行兩個負重15公斤武裝越野,跑到終點時作戰靴里都能倒出汗水來。通過淘汰率高達50%的“魔鬼周”訓練,李闖帶領參賽隊員完成所有比武課目,最終榮獲4枚“勇士勛章”,刷新了武警河北總隊在該項比武中的最好成績。
接觸過李闖的人都知道,他是個只用“嗯”“啊”“好了”等簡短話語就可以跟人交流的人。有人問他特種兵的訓練是不是特別苦,他說“就那樣”;問他比賽現場有多緊張,他說“差不多”;問他想不想孩子時,他抿抿嘴,“嗯”了一聲。但大隊的官兵卻說,“闖隊”并不是一個寡言少語的人,一旦聊起“復雜條件下怎樣搶占有利地形、怎樣提高突擊速度”等反恐實戰話題,李闖立馬就打開了話匣子。
帶隊參加第九屆“勇士競賽”國際特種兵比武是李闖和戰友們軍旅生涯的又一次高光時刻。2017年5月4日,連續闖過“死亡奔跑”“無路可逃”等課目的殘酷考驗后,參賽的隊員們迎來最后一項難度系數最高的“國王挑戰”課目,它由主辦方精心設置,被譽為“王冠上的明珠”。
在這項比賽中,隊員長途奔襲通過各種障礙,完成狙擊步槍射擊后,來到手槍射擊地。眼前的兩個風車靶各有5個扇葉,對應5個目標,在沒有目標被擊中時,風車靶處于靜止狀態,只要有1個目標被擊中,由于重心發生變化,風車靶將做無規則鐘擺運動,大大增加射手擊中目標的難度。
隊員們準備射擊時,發現在他們之后出發的參賽隊漸漸趕了上來。“國王挑戰”課目規定,一支參賽隊出發30分鐘后,下一支參賽隊出發。如果后出發的隊伍追上了之前出發的隊伍,那么被追趕上的隊伍直接淘汰。
當時的氣氛有些緊張,有人建議集體同時射擊以縮短用時,這時指揮員李闖發話了:“必須保證命中率,一名隊員射擊完畢后,下一名再射擊!”隊員們按照隊長的要求完成射擊,10個目標全部命中。
最終,他們取得3個課目冠軍、1個課目亞軍和1個課目季軍,以出色表現斬獲團體總冠軍。頒獎典禮上,外軍參賽隊員對李闖和他的隊友們豎起大拇指,說以后無論賽場還是戰場,都不想再遇到中國軍人。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杜佳冰 通訊員 耿鵬宇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