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佳節,中國青年報將推出《江河奔騰看中國》系列直播節目“青春宛如奔騰的河流”,邀請你感受江豚的萌態可掬,領略淮河源頭壯觀的宮殿式建筑群,眺望中華母親河黃河周邊的第三極自然景觀……還能沿著不同主要水系,聆聽新時代青年與江河的動人故事。
在這連續5場的直播中,由青年歌手張杰演唱的主題音樂作品《奔騰》,將成為重播次數最高的歌曲和MV。
今天,這首由中青報出品的“江河奔騰看中國”主題MV正式上線!
在新中國73周年華誕之際,用聲畫詞曲串聯起好山好水好風光的大美中國畫卷。
MV中,不僅有驚濤拍岸的壯闊畫面,還能看到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源頭的壯美景色,看到人們改造自然、征服淮河的智慧之光;
看到與長城、坎兒井并稱為中國古代三項偉大工程的京杭大運河;
看到松花江兩岸高樓林立、長江流域太湖之上人影如梭;
一條條大江奔騰不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彰顯著華夏文明一脈相承的文明之光。
“任風云變幻匯成,華夏氣派;看江河奔騰歸海,征途猶在……”
談及這句歌詞,詞作者良朋一言以蔽之:“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為了將“江河奔騰”的多重意義在詞曲中融為一體,良朋三易其稿,查閱大量資料“琢磨”其背后深層的含義。
創作時,良朋的腦海中不斷回蕩著兩句詩,一句是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過的詩句“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強調了一種‘弄潮兒’精神風貌”;另一句則是詩仙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其開闊浩瀚的氣魄“牽引著”整首歌的“詩意基調”。
在這位詞作者看來,“江河奔騰”既包含著“自然的江河”,也蘊藏著“文明的江河”。“一方面要保護大江大河的源遠流長,要綠水青山,要保持清澈不息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水是文化的源頭,也寓意著我們中華文明的綿延不息、奔騰不止。”
演唱這首歌時,張杰的腦海中浮現著一幕幕江河奔騰、川流不息的景象,心中也澎湃著對祖國無限的熱愛。
張杰希望,年輕的聽眾們能透過歌詞曲調飽覽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風光,同時也能發現大江大河背后祖國不斷向前奔騰的姿態。
“每一位中國人都有顆熾熱的赤子之心,藝術是通向靈魂深處的橋梁。”MV曲作者之一、制作人孫偉想創作出一種震撼心靈的曲調,“能讓心中的國之自信奔騰而出、蕩氣回腸”,為此,他選定了“中國鼓”為整首曲子“律動的核心”,“你可以聽到鼓點聲伴隨此曲始終,我們叫dragon drums,就是舞龍舞獅用到的大鼓群奏,旋律樂器運用了很多中國民樂,比如曲笛和二胡,曲笛是很有靈魂的樂器,會讓音樂的高頻聲部更生動,二胡則可以表現豐富細膩的情感。”
為了營造更豐富頻次的交響,讓曲調產生更有“國際范兒”的碰撞,曲作者們創作時往往一邊彈古箏,一邊擊鼓,時而跟合成器搭配,時而跟鋼琴呼應,“最終呈現的曲調偏世界音樂的方向,同時又有明顯的中國特色。”
與江河有關的作品不少,《這里是江河的故鄉》《高山流水》《黃河協奏曲》《半江漁火》等歌曲出自不同時代,為什么我們還需要《奔騰》?
在良朋心中,歌曲的核心意義,在于表達出“中華大地上的江河,灌溉了人們的文明與夢想,也灌溉了千萬年來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的理念。在他心中,整首歌的靈魂曲句是結尾的那句“莫等閑,中流擊水,弄潮更精彩”。“中華民族始終沒有放棄對于夢想的追逐,沒有放棄對于自身使命的守護,所以中華文明成為了世界至今尚存沒有斷層過的文明,并且現在依然在復興的道路上奔騰不息,不斷譜寫弄潮兒的精彩篇章。”良朋說。
此次推出的MV是中國青年報為“江河奔騰看中國”直播活動專門創作的,通過鼓舞人心的旋律展現江河之美、時代之興、青春力量。中國青年報相關負責人介紹,國慶節期間,還將推出一系列有景、有情、有趣、有得、有思的精品力作,用江河奔騰的“自然線”有機串聯歷史、文化、成就,生動呈現大美中國、綠色中國、發展中國、開放中國、活力中國,大力營造喜慶熱烈暖心的濃厚氛圍,激勵廣大青年以昂揚向上、堅定自信的姿態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江河保護、經濟發展、人文氣息、滋養民生的動人故事,盡在《奔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