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 雷宇
最近一段時間,湖北孝感大悟縣四姑鎮北山村村民吳建波正忙著改造自家的山莊——為每間客房新增獨立衛生間、電視機、粉刷墻壁……他要趕在今年秋天烏桕樹葉變紅之前,讓21間客房煥然一新。
作為全國著名的將軍縣,大悟孕育了100多位共和國高級將領,留下中原軍區司令部舊址群、新四軍第五師司令部舊址群、鄂豫邊區烈士陵園等紅色歷史文化旅游資源。其中,僅北山村就有紅軍生死相依的“革命洞”、知青勞動生活過的營地“知青記憶”等多處旅游資源。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的滿山紅葉異常美麗,五彩斑斕。(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如今的北山村,有36家農家樂,吳建波說,“競爭激烈得很”。可在10年前,全村僅有兩家農家樂。村里的變化與漫山遍野的烏桕樹有關,也不僅僅與樹有關。
地處大別山脈西段的北山村,丘陵起伏,全村500多戶村民,人均不到七分地。在現任村黨支部書記李永志記憶里,村里不僅地少、還很貧瘠。土地貧瘠與烏桕樹有點關系,這種樹高可達十余米,樹姿古樸蒼勁,一到秋天葉紅似火。好看歸好看,但它根系發達,偏愛長在田間地頭,“有它在的地兒,莊稼不大好種”。
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李永志,家有7兄妹,打小“家里的困難全村都知道”。18歲那年,他與村里大部分年輕人一樣,外出“掙生活”。
他記得,那時,從村里去省城武漢打工,天不亮就得起床,摸黑走上七八里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搭每天早上僅有的一趟班車,全程得花去三四個小時。
后來,李永志的5個姐姐相繼出嫁,哥哥遠在山西工作。2005年,放心不下留守的父母和孩子,李永志回到了北山村,從經營魚塘做起,4年后又在全村開辦起第一家農家樂。
勤勞加上頭腦活絡,李永志漸漸成為返鄉創業的能人之一,2011年當選為村兩委班子成員。
彼時,大悟縣有關部門正謀劃發掘大悟的紅葉、紅色文化,以期打響“兩紅”品牌,提升旅游檔次、助力縣域經濟發展。
北山村最為繁盛的烏桕樹,虬枝滄桑、千姿百態,一到深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2011年,大悟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北山村籌建紅葉景區,并于次年舉辦大別山(大悟)首屆紅葉文化旅游節(以下簡稱紅葉節)。
北山村時任駐村第一書記吳德兵,曾在武漢市黃陂區見過開發景區帶動周邊村民“吃旅游飯過上好日子”在例子。北山村也要發展旅游了,他感覺,“以往貧窮閉塞的北山,有望迎來騰飛的曙光”。
得知籌辦紅葉節需要建設一處紅葉文化廣場,十多戶村民積極響應,流轉自家部分荒坡荒地湊足20畝,“大家想讓咱村有個好奔頭”。也有村民持觀望態度:“從小便司空見慣的烏桕葉,還能引來旅游?”
平整場地,修建廣場、停車場、公廁……施工緊鑼密鼓地進行,2012年11月5日,紅葉節如期舉辦。深藏于大別山革命老區的浪漫紅葉、厚重的紅色歷史文化,以及蘊含原生態之美的北山村,向世人揭開面紗。
“開幕當天,村里游人如織,各路嘉賓賞景賦詩,體驗紅色老區的別樣風情。”忙碌了一年時間,“終于也能為家鄉做點事”,李永志感到驕傲。
眼看村里的紅葉“一炮而紅”,北山村第二年便新增數家農家樂。此后,紅葉節一直沿襲舉辦。紅葉景區牌樓、觀景臺、步游道等相繼建好。
每年深秋,來自全國的游客接踵而至,人們涌向這個鄂東北小山村,在這里觀光攝影、騎行、露營的同時,沿四平山拾級而上瞻仰“革命洞”,追尋先輩留下的紅色記憶,“在詩和遠方中接受紅色洗禮”。
2014年,尚在武漢工作的吳建波、魏春蓮等人“坐不住了”。他們相繼回到村里,開辦起集餐飲與民宿于一體的“升級版”農家樂。紅葉節期間,吃飯、住宿的游客源源不斷,每天僅午餐就要忙到下午3點多。
為了尋求差異化發展,農家樂經營者們還新增了果蔬采摘、魚塘垂釣等項目。令李永志欣慰的是,一些年紀稍大的村民也能實現增收:自家產的花生、紅薯、油面、茶油、干豇豆、蜂蜜、雞蛋等土特產,在家門口就能賣個好價錢。
不過,烏桕紅葉每年只有深秋季節才有,怎樣才能讓北山村的旅游“四季開花”?時任村黨支部書記吳紹林和其他村兩委成員積極謀劃,2018年,大悟縣在四姑鎮修建起一條16公里的“兩紅”公路,沿線紅葉景區、革命洞、石骨沖水庫、楊松故居等系列紅色、綠色生態旅游景點得以“串聯成珠”,游客在特色各異的景點間游玩更加便捷。
2021年,大悟縣投資9200萬元,對紅葉景區改造升級,美化塘堰,增植烏桕、在樹下種植30多種花草苗木,打造田園花海,建設卡丁車賽道等,不斷完善景區游玩項目。
大悟縣有關部門提供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如今,北山紅葉景區年接待游客20萬人次以上,農民增收超過500萬元以上。今年2月,北山村獲湖北省政府命名表彰“旅游名村”。
令北山村民們同樣開心的是,正在加緊建設的武(漢)大(悟)高速公路在四姑鎮設有出入口。這意味著,未來從村里往返武漢,單程1個小時之內即可抵達。
烏桕樹作證,村民們曾經摸黑趕路的日子終于遠去;借道九省通衢,將有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北山領略——大別山下的“紅葉”緣何別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