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部網絡文學作品已出海,是什么迷住了外國人? | 兩會青年說
發稿時間:2022-03-09 11:4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全國兩會期間,文化自信成為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
近年來,中國文藝作品所展現的飽含哲思的東方傳統文化美學屢屢驚艷世人。從虎年春晚的舞劇《只此青綠》,舞蹈演員以身為筆,帶領觀眾穿梭千年領略江山美景;到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上的抽象詩詞具象化,舞臺光隨影動,氣勢磅礴地向世界展現“黃河之水天上來”的“中國式浪漫”......這些扎根于“古”,創新于“今”的人文之美,一次次掀起熱潮引起大眾共鳴,也一次次加深了我們內心的文化自信。
圖片來源:網絡
本期《兩會青年說》聚焦中國網文出海話題,邀請閱文平臺知名作家柳下揮和網文愛好者蘇揚做客演播間,并連線全國政協委員范小青,暢談“如何建立文化自信,更好地推動文化出海”。
去年,中國作家協會發布的《中國網絡文學國際傳播發展報告》指出,截至2020年,中國網絡文學共向海外傳播作品10000余部,網站訂閱和閱讀App用戶1億多。像《全職高手》、《斗破蒼穹》、《鬼吹燈》等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網文作品已經在海外得到很好的傳播推廣,收獲了不少粉絲,那么海外讀者為什么喜歡中國網文?
“太乙神針”、“鬼門十三針”……柳下揮的作品中屢屢出現這些聽上去充滿傳奇色彩的名詞,也因此收到許多海外讀者的留言:“這些是杜撰的嗎?”事實上,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并且它們還是中醫領域流傳千年的針灸秘術。作為閱文平臺網文作家,柳下揮致力于將中國傳統文化貫穿作品,以淺顯易懂,充滿意趣的方式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為了促進網文出海,他還提到未來的創作計劃。親情、愛情、友情,他的下一部作品將會側重哪方面?
節目現場,網文愛好者蘇揚從讀者的角度出發,談到了海外讀者喜歡中國網文的原因。那么除了獨一無二的中國文化外,對海外讀者來說中國網文還具備什么樣的吸引力?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那么對于目前網文出海相關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范小青還帶來了怎樣的觀點?打開視頻,精彩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