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地球“減負” 能源青年亮出“黑科技”
發稿時間:2022-03-09 05:4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首次呈現的微火火炬用的是什么燃料?”“清潔氫能。”嘉賓丁娟搶答道。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能源ICON創新生態圈青年之家的青年齊聚一堂,做客《兩會青年說》,共話邁向“雙碳時代”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雙減”政策為學生減負,“雙碳”目標可謂是為地球“減負”。2020年,中國提出“雙碳”目標: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解決由于一方面碳排放增加,而另一方面碳吸收量大幅下降導致的全球碳循環失衡問題。
2021年全國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代表委員討論的“熱詞”。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參加審議,話題聚焦“雙碳”工作。
作為煙臺龍源高級專家的張文振,一直從事電站鍋爐潔凈高效燃燒技術研究。他所在團隊研發的“燃煤鍋爐混氨燃燒技術”,可實現氨氣、煤粉的混合燃燒,為燃煤鍋爐減排35%的二氧化碳。經多名院士、行業專家評審,該項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為節能減排帶來新能量。
在張文振看來,我國的“雙碳”目標時間緊、幅度大、困難多,但也蘊含著巨大機遇。他認為,要實現“雙碳”目標,我國要大規模利用可再生能源,這將逐漸擺脫對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賴。“我國風光資源相當豐富,有條件利用可再生能源,而可再生能源和綠色技術將支撐新興產業的發展,成為經濟增長新動能。”
“分散控制系統(DCS)是發電廠的大腦和神經中樞,對保障電力能源供給安全至關重要。我們研發團隊對硬件進行芯片的國產化替代,解決了國外芯片‘卡脖子’問題。”國能智深硬件研發部副經理丁娟說。
助力“雙碳”目標實現,青年創新大有可為。“‘雙碳時代’下的現代大型煤電,充滿高科技感,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現任國能龍源環保煤炭與化工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姚宣,長期從事污染治理、綜合能源的設計研發工作。
在他看來,選擇能源行業是一種幸運,“守護美麗中國,為人類謀幸福,是當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年輕人把興趣愛好和事業相結合,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來自內蒙古烏海市的全國人大代表吳英,是國家能源集團煤焦化公司員工。履職期間,她提出“支持烏海創建氫能源經濟示范城市”的建議,“烏海擁有豐富的可制氫氣資源,氫能作為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新能源,能更好地助推烏海經濟低碳發展、集約發展、綠色發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先藕潔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