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燕委員:今年中國經濟要考慮三大外部變量
發稿時間:2022-03-08 19:1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5.5%的經濟增長目標正合適,實現這個(目標)的信心也很重要。”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近日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今年中國經濟實現同比增長5.5%的目標不會有什么問題,但要考慮到三大外部變量。
張宇燕。視覺中國/圖
“第一個是疫情,它會怎么發展。”張宇燕認為,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各國的影響大概率會逐漸轉弱,但仍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各種變異毒株的威脅,以及各國各地的疫情防控措施有很大不確定性。
“另外一個影響是現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沖突,(這)對世界經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短期沖擊。”最近,張宇燕一直在關注和研究俄烏局勢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他的判斷是:短期內對世界經濟會有一定沖擊,但中長期的影響有限。
目前,國際能源貿易和金融市場上已經對俄烏沖突產生直接反應,國際油價大漲、黃金價格上漲,歐洲三大股市齊跌,美國國債收益率回落。有不少人在擔心,這會不會傳導到中國市場,加劇外部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
張宇燕認為,不應該放大俄烏沖突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的影響。“畢竟俄羅斯的經濟體量是很小的,只占全球的1.7%,烏克蘭就更小了。”
他指出,俄烏沖突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主要是在能源價格、金融市場等方面,考慮到金融市場對地區沖突的反應比較敏感,而且國際能源供應也有很多替代選項,所以不必過度擔心。“總的來講沖擊不會大,但是我們不知道它會持續多長時間,而且是不是會以更激烈的方式持續,我們都不知道。”
更大的不確定性來自全球貨幣政策的變化。張宇燕指出,眼下美國、歐洲都面臨逐漸加劇的通貨膨脹壓力,甚至日本的通脹率和CPI等指標也有所上漲。“通脹壓力對全球經濟的復蘇可能會有更大影響,因為它會產生一些溢出效應,對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會有更大影響,可能會引起匯率大幅度的波動、貨幣的錯配、資本外逃等等這些事情。”
“如果通貨膨脹繼續往上走,這也是會關系能源價格變化的重要因素。”張宇燕認為,如果全球通脹壓力持續加劇、能源價格繼續上漲,美聯儲可能會在本月“踩剎車”:“加息25個點或者是50個點,甚至也有可能‘一步到位’加息到75個點。”
“這些(變量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但總體來講不會對中國有特別大的影響。”張宇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