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尚君
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上,北京舞蹈學院96名青年攜手演繹了“構建一朵雪花”的故事,參演同學中,有3位臺灣同學、4位澳門同學。
更團結是奧林匹克格言的生動體現,也暗合和開幕式《構建一朵雪花》節目的主題。
北京舞蹈學院的大一新生、澳門青年李若萌在那一刻,盡情地延展舞姿。她說,那個瞬間,自己真切地感受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不同地區的年輕人在同一時空做同一件事情,更融合、更團結。
“不管你來自哪里,每一朵雪花都是不一樣的,我們要用包容的心態,讓所有雪花具有凝聚力,能夠凝結在一起!惫澞繉а、北京當代芭蕾舞團團長王媛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構建一朵雪花》選取了現代芭蕾的表達方式,經過半年多的修改,耗時4個月編排而成。這也是王媛媛第一次和年齡小的演員合作,“她們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弱一點,有些動作要排很多變,才能做到要求。”王媛媛挑選了9位同學擔任領舞。現代舞專業的澳門青年徐容宇就是其中一位。
徐容宇在現場留影。(受訪者供圖)
排練中,徐容宇率先學完了場上所有位置的動作,然后再教給大家。“舞臺很大,每個人間隔的距離也很遠,大家都是用余光在跳,要跳的非常齊才行”,除了示范,徐容宇還為同學們講解專業知識,從身體重心的發力點出發,到起手、抬腿、眼神等肢體走向和情緒狀態,拋光打磨每一個動作。
“96個人跳得像一個人”很難。臺灣青年蕭昕雨個子較矮,她幾乎是墊著腳完成了大部分演出。
臺灣青年蕭昕雨。(受訪者供圖)
很多排練是在夜晚進行。臺灣青年陳妍霓記得,室外氣溫降到了零下10度,大家被凍得全身僵硬,依然努力地在空曠的鳥巢里跑跳,一邊跑一邊聽到身邊的姐妹們喊“加油”。陳妍霓的心里涌上一股暖流,“好像只要牽上旁邊同學的手,我們就能一起堅持下去!
臺灣青年陳妍霓(受訪者供圖)
排練最晚的一次到零點才結束,持續了4個小時。那是個下雪天,不少同學摔倒了,“摔下去后大家沒有停頓,立刻爬起來接著跳”,多少次頂著寒風揚起微笑,多少次跌倒又爬起,多少次對著空無一人的觀眾席不停地修改和排練,徐容宇說,沒有一個同學因為自己的原因中斷過排練,“我們是個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團隊!
在北京舞蹈學院團委書記韓林岐看來,更團結是96朵小雪花的“團魂”,是大陸、澳門、臺灣青年攜手合作的精神內核,體現在排練演出、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領隊老師李媛注意到,當澳門和臺灣同學介紹自己時,“她們一定會加上中國兩個字!
2021年新生入學,李媛便擔任了港澳臺專職輔導員,幫助同學們熟悉北京的生活學習環境,找到歸屬感。聊生活,“最樸實簡單的方式,就是和他們處朋友,一起‘干飯’”。聊學業,“我們組織‘院長聊吧’的活動,場場邀請港澳臺同學參與,讓他們更好地了解校內管理課程建設”。
近年來,北京舞蹈學院以文化育人為宗旨,為港澳臺學生搭建“新平臺”。去年中秋,北京舞蹈學院創意學院創作了港澳臺學生教學實踐創演作品《滿月》,以“同向同行·同根同源”為主題,11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年紀的港澳臺同學用舞蹈的形式表達炎黃子孫“尋根溯源”的深思,對“根”“魂”的眷戀。李媛在工作中發現,“同學們的民族認同感很強”。
徐容宇2008年的冬天到過北京,被雪后的“紅墻白雪”折服,14年后她站在鳥巢的舞臺上,國際化的氣息撲面而來,她說:“國人的底氣更足了”。
她選擇來到北京求學,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對民族民間舞頗感興趣,“中國舞的柔美別有韻味,千回百轉連指尖都是輕柔的”,徐容宇盤算好,下學期要報一門中國舞的選修課。
王媛媛表示,“構建一朵雪花”的概念,兩岸的年輕人都非常能夠理解。
徐容宇在日記里寫到,“我們在場地上跳著雪花,天空中飄著雪花。無數的雪花在聚光燈的照耀下就猶如銀河一般灑落人間,飄落在我們的雪花上,與我們的熱情相互交織,溫暖了冬日的鳥巢,也點亮了我們的心。愿這火不止溫暖鳥巢,不止點亮你我,還能燃起未來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