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2月5日電(記者袁全)“廣州一位器官捐獻者的捐獻器官匹配到我院一名病人,需要立即派人協助器官獲取與轉運!”大年初二凌晨,正在睡夢中的張家旭在接到醫院電話后,開啟了一場跨越1000多公里的“生命速遞”……
張家旭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一名肝臟外科醫生。在虎年春節期間的前4天,他和同事張江已經完成2例器官轉運移植案例,并在肝移植團隊通力協作下讓一位肝癌病人和一位罕見病患兒重獲新生。
對大多數人來說春節是闔家歡聚的日子,但是對像張家旭一樣的肝臟外科醫生來說,這只是全年隨時待命中的普通一天。肝臟外科醫生平日除了要完成院內醫療工作外還有一項重要任務——轉運器官,當接到協助器官獲取與轉運任務時,張家旭和同事們要第一時間趕往現場進行器官轉運速遞,救治那些焦急等待器官移植手術的患者。
4點30分,從家趕往醫院配置人體移植器官箱;7點40分,手提15公斤人體移植器官箱乘坐最早一班上海前往廣州的飛機;9點50分,到達廣州并在機場完成核酸檢測;10點30分,協助進行肝臟獲取;12點30分,乘坐飛機返回上海;15點整,帶著捐肝到達醫院手術室協助手術,肝臟順利移植到肝癌患者李先生的腹腔。目前,李先生恢復良好,術后第二天就從監護室轉入普通病房。
20點,奔波了一天的張家旭回到家中,雖然沒辦法陪妻子和家人團聚,但是在張家旭看來這一切都值得。“未來我會繼續當好生命的擺渡人,奔走在生命的陽光里,為更多家庭帶去生命的希望。”張家旭說。
張家旭及同事在進行肝臟移植手術。(受訪單位供圖)
同樣在春節期間接到電話的還有張家旭的同事張江。大年初三11點20分,剛值完24小時班準備回家的肝臟外科醫生張江被告知:江西南昌有一位兒童將在5個小時后進行器官捐獻,捐肝匹配到仁濟醫院罕見病尼曼匹克病患兒。
時間緊、任務急,接到器官轉運任務后,張江立刻查詢前往南昌的飛機班次,由于疫情期間航班數量較少,大年初三只有13點一班從上海飛往南昌的航班,而這時距離飛機起飛只有一個半小時,他以最快速度準備好人體移植器官箱后飛奔到機場,并在空乘和地面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順利登機。
到達南昌后,張江被告知捐獻器官獲取手術推遲到第二天。短暫休息后,大年初四一早張江就到手術室進行手術準備,并于11點30分協助完成手術,16點40分帶著捐肝到達上海,17點30分到達仁濟醫院手術室協助手術,將捐肝移植到患兒體內。20點,仁濟醫院虎年第一臺兒童肝移植手術順利完成。
24個小時后又奔波了36個小時,這對張江來說并不特別。在過去的一年里,加班、出差協助轉運器官對他來說如同家常便飯。“器官捐獻不分時間,所以我的工作也沒有白天黑夜,我希望盡我所能延續捐獻者的愛心!”張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