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劉亞聲:加強基層醫療機構急救能力
發稿時間:2021-03-15 06:13:00 作者:張曼玉 來源:中國青年報
“隨著分級診療制度的不斷落實,基層首診也將不斷推進。面對日益增多的患者,基層醫生具備對急危重癥的識別能力、救治能力,才能更好地守護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比珖舜蟠、內蒙古烏蘭浩特市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劉亞聲說。
劉亞聲所在的重癥醫學科曾收治過一名39歲的農村患者。該患者診前一周反復胸痛,村醫診斷為勞累,給其服用了止痛活血的藥物。之后患者癥狀加重,家人撥打120,就醫后被診斷為高側壁及廣泛前壁心梗出現心臟驟停,進入ICU搶救治療。
“如果能及時得到正確的診斷治療,這名患者可以避免如此高的死亡風險,整個預后也將是截然不同的。而當患者出現致命性癥狀時,因不信任村醫,沒有首先尋求村醫救治,而是撥打120,等待城市醫院的醫生,延誤治療1小時有余,致使病情持續惡化,出現心臟驟停危及生命!眲喡曊f,早診斷、早治療才能獲益更多,尤其對于很多心腦血管病來說,錯過了黃金救治時間,會造成很嚴重的、不良的預后。
同時,劉亞聲也意識到,要解決這類問題,必須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救治能力!氨M管我們興安盟基層基本醫療做到了全覆蓋,同時也具備基本的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但是村醫的能力有待提高。越偏遠的地區,村民越不信任村醫,所以基層衛生醫療體系的人才培養亟待加強。”
劉亞聲介紹,這次接種新冠疫苗,也暴露出基層醫療機構缺乏急診急救意識的問題。大多數醫療機構僅根據計劃免疫要求配備少量急救藥品,醫護人員也不了解如何正確、有效使用。“如果在社區衛生中心或衛生院接種疫苗時或就診過程中突發急癥,未得到及時救治,往往會錯過最佳的救治時間。因此,不斷加強基層醫護人員對急危重癥的識別和救治能力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
為此,她建議加強對基層急救設備的投入及醫護人員的培養,定期對基層醫療機構人員進行培訓,強化急救意識和能力,對地區內最易出現的危重癥進行強化學習!斑@樣更是為了保證人民群眾在家門口享有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的保障!
劉亞聲還建議加強醫共體建設,強化內部運行機制!昂芏嗷鶎俞t療機構因考慮急救藥品的浪費問題,所以少備或不備。其實完全可以通過醫共體進行藥品的周轉。同時,對于儀器設備的維護、正確使用,可以利用醫共體內上級醫療機構的資源幫助解決。通過醫共體,二級醫院的醫生能下到社區、衛生院及村衛生室進行急救知識的培訓指導,建立有效的雙向轉診機制,保證急危重癥能第一時間獲得有效救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曼玉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