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解讀"十四五"丨這十組變化你都get到了嗎?
發稿時間:2021-03-12 09:44:00 來源:央視網新聞
觀兩會,話藍圖,解讀“十四五”。
在擘畫“十四五”藍圖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變化”本身,其實也在發生變化。人類社會幾千年,從來就不缺少變局。但為什么習近平總書記說“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恐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變化”正在發生復雜的變化。
我們嘗試著梳理了十組復雜變化的表現形態,不妨一起來看一下:
我們今天面對著種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也有循序漸進的變化,這些變化復雜地交織在一起。
我們既面對著“黑天鵝”之變,也面對“灰犀牛”之變。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典型的“黑天鵝”之變,完全不可預料,一百多年才來一次,突如其來。我們還要防范“灰犀牛”之變,防范出現那些早就在視線當中、可能被我們忽略的變化。總書記多次講過,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
在我們面前,有可以預見的變化,也會有出乎意料的變化;有順應潮流的變化,也會有悖逆潮流的變化。比如說搞單邊主義就是典型的悖逆潮流。還要防止有些人以“多邊主義”之名,來行“單邊主義”之實,這都是悖逆潮流。
我們今天面對著一路向前的變化,但是也會有曲折反復的變化。過去幾年,特別是在疫情暴發之后,經濟全球化遭遇強勁逆流。去年以來,總書記一再強調,我們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要認清經濟全球化這個根本大勢。
今天,我們會遇到于我有利的變化,也會遇到于我不利的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典型的、對全世界都不利的變化,但是大家都知道,有利、不利從來都是交織在一起——當我們同時處在一種不利的變化當中,除了要守住底線,往往比拼的,是誰能夠在不利的局面當中,率先發現其中的有利因素,把它抓住,為我所用。誰能夠化危為機,誰就能最先走出那個不利的局面。到目前為止,中國在應對疫情和恢復經濟上,就最先走出了這一總體不利的局面。
與此同理,當我們各方面的工作看上去順風順水,總體處在一個比較有利的變化當中,這時候,比拼的是誰能居安思危,發現一些不利因素,把它主動排除掉。這樣,有利的局面就會延續更久。
有主動求索的變化,也會有被動面對的變化。越是出現了被動面對的變化,我們越要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在“十四五”藍圖當中,就特別體現了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
有符合周期之變,也有跳出周期之變。要追求進退裕如之變,也要防止出現進退失據之變。去年3月底,總書記在浙江考察,在看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的時候說,“收放自如,進退裕如,這是一種能力。”這指的就是治理能力。
有尚未成型之變,也有整體推進之變。“十四五”規劃建議和規劃綱要,都體現了整體推進之變。我們提出了目標、原則、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而在整體推進當中,還要不斷去發現那些尚未成型的、苗頭式的變化。
越是在這樣的復雜變化中,我們越要保持戰略定力。
我們還要拿出三樣非常重要的本領——一是準確識變的時候,要有識變之智;二是科學應變的時候,要有應變之方;三是主動求變的時候,要有求變之勇。
變化一直在發生,這個規律是不變的。雖然外部的市場風云變幻,但中國經濟的四個基本特點沒有變,我們所擁有的14億人共同構成的超大規模的市場潛力沒有變。無論外部世界如何充滿風浪,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不變的,中國人民的團結勇敢是不變的。如果說這些會有變化,那只會變得更好、變得更強。
(文丨特約評論員 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