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沈開舉:鼓勵高校畢業生到社區工作
發稿時間:2021-03-02 16:45:00 來源: 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網北京3月2日電 (記者 王龍龍)“隨著我國社會治理體系日趨完善,社區居民公共需求趨向多元化,社區工作專業性越來越強,也對社區人才隊伍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兩會即將召開,民進中央將向大會提交《關于加強社區人才隊伍建設的提案》。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河南省人民政府參事沈開舉代表民進中央在接受中國青年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鼓勵高校畢業生到社區工作,并做好各項配套服務工作,實現社區人才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圖為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委員、河南省人民政府參事沈開舉。本人供圖
沈開舉分析稱,目前,社區人才隊伍總量不足。“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許多社區出現服務半徑過大、管理人口過多問題,管控力量明顯缺乏。社區工作者、網格員等公共服務力量普遍缺口較大,很多地方還達不到每300-500戶配備一名專職社會工作者標準,工作質量難以保證。”
“社區人才隊伍整體素質及結構亟待優化。”沈開舉告訴記者,在社區中,“社會工作及相關專業人才少,取得相應工作資質的比例非常低,大量高中以下學歷且未受過系統培訓的從業者,在熟悉政策業務、開展統計分析等方面存在困難,且不具備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防控能力。”而且,現有社區工作者來源復雜,素質參差不齊,知識更新滯后,依靠培訓提升素質效果有限,很多社區工作人員平均年齡在50歲以上,后備人才儲備不足且流失嚴重。
沈開舉還指出,當下社區工作者工作壓力過大。“社區工作者在完成本職工作之后,往往還要承擔政府部門下達的各種臨時性、協助性工作,有的甚至被長期借調,影響社區工作的質量和效能。”
此外,社區工作者待遇保障有待提高。沈開舉表示,經過調研發現,“許多地區社區工作者月薪在2000-3000元之間,部分西部偏遠地區則僅有1000元左右,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才流失。”
在沈開舉看來,加強社區人才隊伍建設,成為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的重要保障。為此,他從四個層面提出自己的建議。
應加強社區人才隊伍力量。一是規范社區設置和職數配備,建議居委會管理服務居民戶數范圍控制在3000至5000戶,合理配備社區“兩委”成員數量。二是合理優化社區網格劃分,規模控制在300-500戶,按需增加網格員力量。三是鼓勵各地將人員編制和資源下沉基層社區,使其人財物與事權相匹配。四是著力培育社區服務志愿者隊伍,增加社區應對工作任務彈性。
應優化社區人才隊伍素質及結構。一是因地制宜,靈活采用三支一扶、公益性崗位、政府購買服務、對口幫扶派駐等方式,選拔高素質人員充實隊伍。二是鼓勵高校畢業生到社區工作,并做好各項配套服務工作,實現社區人才隊伍的可持續發展。三是建立長效學習培訓機制,定期組織政策和業務知識培訓,鼓勵支持其參加各種職業資格考試和學歷教育考試。四是支持具備條件的高校新增社會工作專業,鼓勵具備社區專業知識的畢業生擔任社區專職工作者。
應規范社區工作者權責。一是全面清理各級有關城市社區管理的法律法規、政策性文件,確認社區工作機構應當承擔的職能,優化工作事項清單。二是明確界定街道辦事處與居委會、社區工作者之間的關系,嚴格限制和規范社會工作者承擔臨時性工作、抽調借調等。三是建立健全社區工作者崗位責任制,規范設置社區工作各類崗位,采用簡潔實用的崗位績效考核標準,將其結果作為人事管理和薪酬調整主要依據。
應健全社區人才隊伍激勵機制。一是建議從中央層面出臺社區人才隊伍職業體系建設相關指導性文件,指導各地規范建立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崗位等級序列。二是將社區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各級人才發展規劃,進一步增加公務員和事業編制面向社區工作者定向招考名額。三是研究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充分考慮學歷、資歷、業績、崗位等指標因素,探索構建與崗位職級和評價結果相銜接、動態調整薪酬體系為核心的社區人才隊伍管理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