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善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國青年網

新聞

首頁 >> 國內 >> 正文

中國反貧困決戰的畢節報告

發稿時間:2021-01-23 13:16:00 作者:楊文斌 來源: 新華網

海報設計:潘紅宇

   新華社貴陽1月23日電 題:中國反貧困決戰的畢節報告

   新華社記者李自良、胡星、駱飛

   當新年的瑞雪如約而至,烏蒙山開始落筆新的一頁。

   勝利喜悅仍在,30多年累計減貧630多萬人,烏蒙山最窮腹地告別貧困。

   拼版圖片:上圖為2020年12月24日拍攝的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海坪村村民熊竹蘭曾經居住的舊房(新華社記者胡星攝);下圖為2020年11月29日拍攝的熊竹蘭現居住的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朝陽新城易地搬遷小區(新華社發 何歡攝)。新華社發

   這里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反貧困試驗,破解“經濟貧困、生態惡化、人口膨脹”的惡性循環。

   這里打響了撼人心魄的反貧困決戰,以非常之力啃下“最硬骨頭”,把奔向小康的時間折疊壓縮。

   在畢節,看懂中國扶貧。

   拼版圖片:上圖為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海坪村村民熊竹蘭曾經居住的舊房內景(2020年12月24日攝);下圖為熊竹蘭(左)和孫子陳金禮在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朝陽新城易地搬遷小區的新家(2020年12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星 攝

   接續:破題“三極”

   喀斯特,這個以歐洲地名命名的巖溶地貌,在中國貴州西北角的畢節發育完善且影響深遠。

   赤水河畔,溝壑縱橫,畢節市七星關區生機鎮嵌在大山間。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區,雨水落下,順著地下“巖溶漏斗”消失得無影無蹤。名為生機,卻因為缺水生機全無。

   高流村村民許明權說:“山腳就是赤水河,但水不會往上流。只能種些耐旱的苞谷,祖祖輩輩都缺水、盼水。”

   拼版照片:上圖為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海拉鎮海元村“溜索改橋”后的場景(2018年3月12日無人機拍攝);下圖為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海拉鎮花果村的村民利用尚未拆除的溜索過江(2018年3月12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這就是畢節自然條件的真實寫照。1989年畢節在寫給貴州省委的一份報告里提道:裸露石山等難利用地達230萬畝,每年還在以2萬畝至3萬畝的速度增加;136萬人飲水十分困難;水土流失面積占總面積的52.13%……

   生態惡化,往往與貧困落后緊密交織、互為因果、互相激化。1988年,畢節54萬農戶、265萬人未解決溫飽。貴州省認為,畢節是“開發脫貧和生態建設中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

   自然條件極差、貧困程度極深、發展難度極大,畢節要在絕境之中闖生路,唯有破題“三極”。

   拼版照片:上圖為2019年7月25日拍攝的貴州省赫章縣河鎮鄉海雀村披綠的山坡(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下圖為上世紀80年代海雀村石漠化嚴重的山坡(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高流村是畢節反貧困進程中的微小單元,沖破命運羈絆的故事卻撼人心魄。新中國成立之后,村里的黨員帶領大家建設引水工程。在5公里外找到水源,引到村里卻需要經過2公里的懸崖絕壁。

   85歲的單懷中當年參與修渠,“腰上掛著繩子,從幾百米高的絕壁吊下來,一釬一鏨砸出炮眼,再用自制的黑火藥一點一點炸。”他說。1958年開工,工程斷斷續續修了10年,付出了3名村民犧牲的代價,換來了福澤后人的清泉。

   20世紀80年代,村民對“天渠”進行大修,而此時的畢節,正迎來發展的里程碑。為找到一條中國扶貧新路,1988年,國務院批復建立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開啟了一場前所未有、目光深遠的反貧困試驗。

   拼版照片:上圖為云南省會澤縣馬路鄉的村民通過跨江人行橋到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2019年12月11日攝);下圖為云南省會澤縣火紅鄉的村民乘坐溜索到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2013年3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率先提出開發扶貧,比1994年國家啟動“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早了6年;率先提出人口、資源、環境、社會和諧發展,比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形成可持續發展共識早了4年;率先探索統一戰線多黨合作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模式……一攬子改革舉措在畢節誕生實踐。

   貴州省社會主義學院原副院長吳愿學說,“接續奮斗”是畢節開發扶貧的最強音。中國共產黨人為改變這里“苦甲天下”面貌,接力扶貧,持續努力,深刻踐行初心和使命。“特別是進入新時代,面對脫貧攻堅最困難人群精準發力,誓揭‘鍋底’,不讓一個人掉隊。”

   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迤那鎮五星小學的學生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2015年12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決戰:非常之力

   牛欄江邊的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海坪村,一處尚未完全拆除的舊房讓人震驚。以天然巖洞為墻,用黃泥夯土筑門,一張床、一個土灶便將這昏暗狹小的“巖洞房”塞滿。很難想象,直到2018年,這家人還住在里面。

   在100多公里外的威寧縣城朝陽新城易地扶貧搬遷小區,記者找到了他們。“天哪,你們去了我那老屋,我羞都羞死了!”69歲的搬遷戶熊竹蘭說,那些年老伴、兒子都生病,兩個孫子在讀書,連生計都成問題,哪里還有錢修房子。

   2018年底,熊竹蘭一家5口搬到100平方米的新家,新生活從此開啟。兒子在附近找到保安工作,兩個孫子一個在縣城賣燒烤,一個在讀中職。“如果沒有政府幫助,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過上現在的生活。”她說。

   搬遷戶在畢節市赫章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金銀山社區的扶貧車間里工作(2019年10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直到2014年底,畢節仍有165.9萬貧困人口,是貴州貧困面最廣、貧困人口最多、脫貧任務最重的市州。吳愿學說:“僅靠常規做法,已很難在較短時間內啃下‘最硬骨頭’全面消除絕對貧困,必須采用非常之力,打破脫貧的漸進步伐。”

   精準,是新時代脫貧攻堅的關鍵詞。“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有沒有讀書郎”,這個精準識別貧困戶的“四看法”,是威寧縣迤那鎮五星社區獨創的土辦法。“干部到老百姓家核算收入,經常算不清楚,有些老百姓不講實話。”五星社區黨支部書記李仁兵說,“四看法”把上級政策與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效果立竿見影。2014年,五星社區精準識別出134戶438名扶貧對象,無一人提出質疑,老百姓都贊同。

   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雙龍鎮的高山冷涼蔬菜產業基地(2020年6月1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隆冬時節,威寧縣雙龍鎮紅光村蔬菜基地綠意盎然,西藍花、蓮花白、大白菜、白蘿卜銷售額已達60多萬元。“全縣2019年5月開始推進產業調整,當年9月建成40萬畝蔬菜基地。”威寧縣農業農村局技術員祖貴東說,脫貧攻堅等不起,必須要有超常規措施。

   大方縣鳳山鄉的一類貧困村銀川村,2019年末脫貧摘帽。村黨支部書記楊天嘯算了一筆賬:發展獼猴桃2200畝,冬蓀10萬平方米;開辦電商中心、磚廠;發展屯兵遺址旅游項目……近年來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的各類資金達5000多萬元。“這對一個貧困村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

畢節市赫章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金銀山社區(2020年6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赫章縣漢陽街道金銀田社區安置了易地搬遷群眾2458戶、13592人。當地吸納企業開辦假發廠、快遞公司、制衣廠等,實現了戶均一人以上就業的目標。如今,在畢節的版圖上,1591個生存條件惡劣的貧困村寨已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139個規范的集中安置點,32萬人挪出窮窩搬進新家。

   決戰之時必用非常之力。從2014年底,到2020年11月23日最后3個貧困縣脫貧摘帽,畢節在這場爭分奪秒的攻堅戰中,平均每年有27.7萬人、每天有770人、每小時有32人脫貧。

   畢節市七星關區清水鋪鎮橙滿園村村主任張安福在巡看橙子園(2020年4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新路:流淌生機

   生機鎮高流村絕壁“天渠”下面一片生機盎然,1200畝橙林在冬天迎來豐收季。絡繹不絕的小貨車、三輪車進村拉貨,村民在樹下就做起了生意。村民許華的5畝紐荷爾橙進入盛果期,這些天他一直忙著給客商摘果、裝車。“一斤3元,一畝地至少收入1.5萬元。”

   漫山遍野的橙林,多虧了祖輩父輩修的“天渠”,水從絕壁引下,接上水管流過橙林。許華的爺爺許光美,當年修渠時犧牲。“我們家一直以爺爺為榜樣,想想當年長輩們如何奮斗,誰還好意思繼續‘等靠要’呢?”許華說。

   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的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如畫(2020年7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續 攝

   從高流村走向更廣闊的畢節大地,處處流淌著生機。試驗區成立30多年來,累計減貧630多萬人,畢節為什么能?解開“畢節密碼”,更深切、更真實看懂中國扶貧。

   這是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之路。開發扶貧、生態建設是畢節試驗區的兩大主題,寓生態建設于脫貧攻堅,用脫貧攻堅促生態保護,畢節試驗區森林覆蓋率從1988年的8.9%,增長到2020年的60%,人與自然從“對抗”走向“共贏”。

   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雙龍鎮紅光村村民在田間勞作(2020年4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陶亮 攝

   這是一條以改革推進發展的跨越之路。2014年以來,畢節實施國家的改革舉措100余項,承擔了20余項國家改革試點和50余項貴州省改革試點。畢節因改革而興、因改革而活、因改革而進,實踐證明,越是貧窮落后的地方,越需要加快改革。

   這是一條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團結之路。“眾人拾柴火焰高”,統一戰線30多年幫扶不斷線,協調項目900多個,引進資金1200多億元,匯聚力量向貧困發起總攻。

   畢節市七星關區生機鎮高流村懸崖絕壁上的“天渠”(2020年12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星 攝

   畢節試驗區承載了為中國扶貧探新路的使命。在新的起點上,這片特殊的“試驗田”正面臨新的使命。畢節市委書記周建琨說,從“試驗”到“示范”,畢節將以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多黨合作實踐等關鍵重點為突破口,全力建設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

   農民在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雙龍鎮紅光村的蔬菜基地采收蔬菜(2020年6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責任編輯:hz
 
百家乐赢钱| 太阳城管理| 澳门百家乐官网常赢打法| 百家乐官网追号| 仙桃市| 威尼斯人娱乐城筹码| 属狗与属鸡做生意| 百家乐官网2珠路投注法| 大发888娱乐城下载英皇国际| 百家乐h游戏怎么玩| 百家乐77s| 真人百家乐平台排行| 荷规则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博九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足彩大赢家| 百家乐官网群到shozo网| 长乐坊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百家乐在线赌场娱乐网规则| 金都百家乐现金网| 百家乐官网那里可以玩| 真人百家乐官网代理分成| 百家乐官网隐者博客| 金尊国际娱乐| 大发888娱乐场网页| 威尼斯人娱乐城赌博网| 深圳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真人百家乐代理合作| 小孟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大发888洗码| 大发888娱乐城 真钱bt| 哪里有百家乐代理| 百家乐官网社区| 风水24山分房图| 百家乐官网操作技巧| 百家乐官网桌布呢布| 百家乐官网游戏开户网址| 百家乐官网群html| 百家乐官网平台要多少钱| 百家乐官网玩法秘诀| 真钱百家乐官网游戏排行| 海立方百家乐官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