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環境是重要方面。讓人民群眾從自然生態之美中享受幸福生活,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遠方層林盡染,近處鳥語花香。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曾經的石漠化荒山,經過生態修復,成了游人如織的太平湖森林公園。這里地處喀斯特斷陷盆地石漠化區,經過“人增—耕進—林草退—石漠化”的惡性演變,環境愈加惡劣。當地群眾歷經艱辛,建成了太平水庫,探索石漠化治理路子,讓荒蕪之地披上彩裝,繁花似錦,煥發出勃勃生機。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擴大城鄉綠色空間,為人民群眾植樹造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解決好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營造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才能真正實現生態惠民、生態利民。近年來,云南省紅河州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全部縣市城市規劃區內或城市周邊,建設了11個森林公園和4個濕地公園,實現了一縣市一公園;纳阶儚U為寶,水體告別劣Ⅴ類,既修復了生態環境,市民又能融入自然,綠色發展之花如今結出了開心幸福之果。
從全國看,以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引建設起來的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不僅為人們親近自然、認知自然、享受自然創造了條件,也從一定程度上推廣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意識。在紅河州蒙自市,有“滇南綠洲”之稱的啟園里,游客能看到董棕、綠春蘇鐵、多歧蘇鐵等國家級重點保護植物,拿出手機掃掃二維碼,還能了解樹種的詳細信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環境是重要方面。讓人民群眾從自然生態之美中享受幸福生活,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城市建成區及其周邊建設森林公園和濕地公園,要開展植樹造林、水體治理,有時還需要進行拆遷搬遷,這都需要資金。紅河州采取“政府投資籌一塊、上報項目爭一塊、銀行系統融一塊、社會主體撬一塊、林業招商引一塊”等方式,在保障財政投入的基礎上,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投入公園建設。彌勒市堅持“三分種植、七分管養”,依托森林公園打造特色小鎮,通過發展生態旅游,為后續管護提供資金保障。
環境美,能更好帶動生活美、百姓富?拷鼭竦毓珗@的紅河州開遠市仁者村,開了10多家農家樂,村民僅每天為晨練者提供早餐一項就獲得不菲收入。公園建起來了,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十分顯著的:以前從沒見過的鳥類飛來了,無處鍛煉的群眾有地方健身了,人民的生態需求、健康需求越來越多得到滿足。為美好生活裝點、為金山銀山賦能,一個個具有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公園成為城市發展的亮麗風景。
綜合來看,擴大城鄉綠色空間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城市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一定能不斷增進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ㄗ髡邽楸緢笤颇戏稚缬浾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