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善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國青年網

新聞

首頁 >> 國內 >> 正文

江西贛州把“光頭山”變成“花果山”

發稿時間:2020-12-25 16:57:00 來源: 光明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光明日報記者 胡曉軍 光明日報通訊員 羅亦華 邱士冰

  今年5月,地處江西省贛州市瑞金沙洲壩鎮潔源村的“浴血瑞京”大型實景實戰演出景區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在青山綠水、棧道廊榭之間,游客們觀看融合現代聲光電技術的真人真場景演出,仿佛回到了80多年前中央蘇區的崢嶸歲月。

  很難想象,潔源村這個紅色景區,兩年前還是塵灰滿天的石灰石廢舊礦區。2018年以來,瑞金依法關停兩座礦山,綜合利用廢棄石場遺留的礦坑,將其成功打造成實景演藝的文化旅游項目。

  這個“點石成金、變廢為寶”的創意手筆,成為贛州市扎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建設、筑牢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生態屏障的樣板。

   生態治理讓荒山變青山

  潔源之變,代表著贛州的生態之變。

  近年來,贛州市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列入全國首批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為契機,加快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修復治理工作,重點實施流域水環境保護與整治、礦山環境修復、水土流失治理、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土地整治與土壤改良等五大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39.27億元,初步形成了贛縣崩崗水土流失治理、上猶“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治理、信豐土地整治發展綠色產業等一批治理模式。

  據統計,2012年以來,贛州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310.44平方公里,治理崩崗4334座(處),建成水保生態示范園56個,其中5個被評為國家科技示范園區。

  尋烏縣稀土開發始于20世紀70年代,由于過度開采,礦區出現山坡荒地化、土壤沙化等情況,水土流失嚴重。按照系統修復的思路,尋烏探索總結了廢棄稀土礦山綜合治理“三同治”(山上山下同治、地上地下同治、流域上下同治)模式,試點期間推動治理柯樹塘等廢棄礦山,修復面積34.1平方公里,昔日寸草不生的“光頭山”變成了果香醉人的“花果山”。

  尋烏、安遠、信豐、定南……經過治理的連片廢棄礦區,已被成功打造為工業生態產業園、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及礦山遺跡、科普體驗、休閑觀光、自行車賽事等文旅項目。

   綠色發展讓青山變金山

  贛州石城,是江西母親河——千里贛江的發源地。

  2013年,贛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有效保護好贛江源頭,護好一江清水,石城縣整合現有護林員隊伍力量,織牢森林資源保護網絡。全縣550余名護林員,每人負責管護約5000畝林地,主要任務就是防止森林火災和盜伐。同時,鼓勵引導農戶積極參與人工造林、森林撫育、低質低效林改造等項目,全力做好“山水”文章。

  護綠、植綠,贛州市厚植生態的底色。2016年以來,贛州累計實施低質低效林改造和退化林修復近300萬畝,森林總蓄積量凈增397萬立方米。同時,依托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地、重要濕地及濕地公園等建設,濕地資源保護體系不斷完善。截至目前,贛州已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處、省級自然保護區8處;國家濕地公園13處,省級濕地公園7處。這為贛州的綠色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堅持開發與保護、修復并重,贛州將“生態+”理念融入產業發展之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富硒綠色有機農業、循環經濟、林下經濟等生態經濟,同時帶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休閑農業以及健康養老、全域旅游等新型產業蓬勃興起,進一步推動生態要素向生產要素轉變、生態資源向生態資產轉變、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變,探索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如今的贛州,生態經濟已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動能,條條綠水、座座青山,均成為百姓增收的新渠道,成為鄉親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

   制度創新讓金山永續

  森林覆蓋率穩定在76.23%以上,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100%,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贛州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中國最佳綠色宜居城市等榮譽。

  成績來之不易,但綠色發展如何持續?嚴格的制度、嚴密的法治、不斷完善的體制機制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切實保障,這是贛州綠色發展的一大亮點。

  構建共治共管格局。贛州打破山水林田湖草職能部門各掃門前雪、零敲碎打等現狀,全面深化生態保護修復改革,在全國率先成立專職機構——“贛州市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中心”,負責統籌協調推進試點工作,構建了“主要領導掛帥、專職機構協調、縣區具體實施,專家技術支撐”的試點工作體系。

  織密體制機制監管。加強“源頭嚴控”,將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建設作為國土空間規劃重要內容,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重點生態功能區全部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堅持“過程嚴管”,建立了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制”體系,全面實施“湖長制”,建立了市縣鄉村組五級“林長制”,將管護責任落實到每個山頭、每條河流、每片湖泊。

  完善法治生態建設。在《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城市管理條例》《革命遺址保護條例》《贛南客家圍屋保護條例》《城市道路車輛通行管理規定》等地方生態立法先后出臺實施的同時,贛州率先設立了生態環境保護檢察處,將生態檢察工作拓展延伸至刑事、民事、行政檢察等各個環節,形成“專業化法律監督+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的生態檢察工作模式。

  創新生態執法體制。為有效破解生態執法領域職能交叉、多頭執法、銜接不力等問題,安遠、尋烏、會昌等縣率先成立了生態綜合執法局,將林業、水利、環保、國土、農糧、礦管、水保等7個部門單位執法人員進行有效整合、集中辦公,實行統一指揮、統一行政、統一管理,攥緊了生態執法的“鐵拳”。

  “兩山”理念在實踐中深深扎根,生態治理體系日益完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群眾富的綠色崛起之路,正在贛南大地不斷延展。

責任編輯:陳林曦
 
百家乐官网在线赌场娱乐网规则| 金钱豹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全讯网2| 大佬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槛| 现金网排行| 王子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678百家乐官网博彩赌场娱乐网规则 | 做生意的人早晨讲究| 百家乐官网路单纸下载| 大发888娱乐场漏洞| 赌博百家乐游戏| 澳门百家乐官网然后赢| 新龙县| 大发888怎样存款| 百家乐游戏作弊| 百家乐投注网中国| 金冠娱乐城 安全吗| 财富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扑克桌布| 千亿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爱赢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澳门百家乐小游戏| 百家乐如何看面| 老钱庄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网上百家乐官网的赌博网站| 利高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府谷县| 海王星| 网络赌博| 银泰娱乐城| bet365是否合法| 大发888yulecheng| 百家乐平注法到| 威尼斯人娱乐备用网址| 威尼斯人娱乐城首存优惠| 全讯网carrui| 百家乐视频游戏帐号| 金城百家乐平台| 百家乐大天堂| 百家乐牌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