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寨掀起“新蓋頭”
——跨黔桂兩。▍^)烏英苗寨的脫貧之路
光明日報記者 周仕興 光明日報通訊員 覃天陽 吳小舒
【偉大壯舉·扶貧印記】
烏英,苗語意為“美麗的新娘”。烏英苗寨,位于廣西和貴州交界的大苗山深處的古樸村寨,共有143戶700多人,其中102戶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黨鳩村,41戶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翠里瑤族壯族鄉南岑村。
烏英苗寨新建的風雨橋、在建的懸索橋以及蘆笙島。
烏英苗寨的支教老師溫昌浩給孩子們上課。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和貴州省從江縣,都曾經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偏遠的烏英苗寨,土地資源匱乏,自然環境惡劣,堪稱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兩地脫貧攻堅戰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幾年前,這里基礎設施和群眾思想滯后,環境衛生臟亂差,一度是封閉、貧窮、落后的代名詞。名為“美麗的新娘”的烏英,卻鮮有姑娘愿意嫁到這里來。
“名不副實”的烏英一直在謀求改變。特別是新一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在桂黔各級黨委政府、各后援單位駐村隊員的共同關心和努力下,烏英苗寨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實施基礎設施綜合建設工程。
隨著農村改廁、改廚、改圈工程的實施,進村水泥公路、村落巷道、籃球場、戲臺、鋼架橋、風雨橋、蘆笙島等一大批公共基礎設施陸續建成,烏英苗寨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大學生潘木枝(左)教媽媽潘春迷講普通話。
烏英苗寨村民在建鐵架橋。
在硬件升級的同時,烏英苗寨還實施“軟件”提升工程,開辦了“雙語雙向”培訓班、籌建了“亮布文化坊”、推進了蘆笙文化進校園等一系列文化教育素質提升項目。
“半年不見,媽媽都會講普通話了!泵缱迩嗄炅盒闱敖衲晖獬鰟展ぃ8月份回家后發現67歲的母親梁英迷居然能跟外地來的客人用普通話交流了。梁秀前說,這幾年在黨委政府的大力投入下,烏英苗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最讓他驚喜的是,很多婦女參加培訓后,學了很多知識,說普通話、唱山歌、背古詩、學跳舞,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昂茈y想象,她們以前都不能讀書,一個字都不認得,甚至連普通話都不會說!绷盒闱案袊@道。
烏英苗寨村民吳新仁、何玉青夫婦在打掃整理剛剛開業的民宿。
烏英苗寨的婦女們在首屆亮布文化節上展示苗族亮布和亮布槌。
2020年初冬,烏英苗寨實現整體脫貧,9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摘下戴了幾十年的“貧窮帽”。眼下,烏英已經啟動“廣西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建設,苗寨的發展正進入新的階段。
陽光雨露,滋養身心;春風吹過,“蓋頭”揭開。烏英這個“美麗的新娘”,正向外界展示其純美的容顏、神奇的文化和質樸的笑容。
(本組圖片由覃天陽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