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新聞聯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積極探索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相輔相成的高質量發展,“兩山”理念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從今天(12月2日)起,《新聞聯播》推出系列報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聚焦各地綠色轉型中的生動實踐,講述藍天碧水間的幸福故事。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對此始終高度重視并親自部署、親自推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全會后的首次國內考察,總書記來到江蘇南通,他沿江邊步行察看濱江生態環境,詳細了解當地推進長江下游岸線環境綜合治理情況。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投入不是無謂投入、無效投入,而是關系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
地處長江口北翼的南通,近年來大力推進長江生態岸線修復保護,拆除非法碼頭,關停污染企業,新增造林35萬畝。眼下,南通已開啟新一輪巡江聯合執法,濱江片區生態提升改造工程扎實推進,一個面向長江、鳥語花香的生態綠色廊道已經形成。
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群眾期盼的,正是總書記關心的。密云水庫是首都北京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今年8月,在密云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云水庫的鄉親們回信,勉勵大家共同守護好祖國的綠水青山。如今,密云水庫已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管控和保護,保水網格員發展到2000多人。
為做到清水下山、凈水入庫,密云關閉礦山,轉型發展綠色農業、鄉村旅游、高端制造,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6%以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全國各地走上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江西贛州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在新疆阿克蘇地區先后規劃實施了包括阿克蘇河流域、渭干河流域、空臺里克荒漠3個百萬畝生態工程,林果產業正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
安徽蕪湖灣沚區建立水環境獎懲制度,清理整頓“散亂污”企業近200家。水清岸綠帶來的是50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的入駐,一批以文化創意、航空、汽車休閑運動為主題的特色小鎮加速崛起。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質量、生態環境質量同步提升。2019年,全國重點城市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43%,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82%,全國完成造林面積比2012年增長25.3%。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綠色必將成為引領中國“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動人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