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 21世紀的中國,無論在城市、田野、海洋或是雪山之巔,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影響已經無處不在。無論我們身處何地,無論我們身處何時,北斗系統都在我們看不見的蒼穹之上指引我們前行的路。
“十三五”規劃提出,要集中支持事關發展全局的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究,隨后出臺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進一步要求,基礎研究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例要大幅提高。五年來,我國通過一系列改革組合拳,不斷完善基礎研究體制機制。
“十三五”期間,從基礎研究做起走自主創新之路,中國取得了一批重大創新成果。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北斗系統建設邁上新臺階。從2017年11月起,兩年半時間高密度發射18箭30星。
2020年6月23日上午,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經過在軌測試等一系列工作,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宣布開通,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從1983年“雙星定位”理論提出,歷經30多年的探索實踐,三代北斗人打破國外技術封鎖,走出了一條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