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凱棠鎮凱哨村苗族婦女楊美一家2016年搬入市里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成為“新市民”。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楊美發展起了興美宏楊制衣廠,開始了自己的創業路。圖為楊美(右)和繡娘一起刺繡。蔡興文攝(人民視覺)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娘娘壩鎮錢家壩村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紅瓦白墻的小樓屹立在群山環繞之中,顯得格外漂亮。陳爭強攝(人民圖片)
在烏魯木齊馕文化產業園,來自新疆喀什地區英吉沙縣的阿卜都·薩拉木在加工車間展示自己烤制好的馕。2018年,烏魯木齊建成并投產馕文化產業園,從新疆南疆集中連片貧困地區轉移的400余名富余勞動力在此就業。新華社記者 王 菲攝
“我感覺終于融入了這座城市。”在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城南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手捧嶄新的戶口簿,來蘇州打拼8年的羅莉如釋重負。
作為一個出生在四川省宜賓市偏遠山區的“川妹子”,羅莉中專畢業后就只身“闖蘇州”,成為億萬外來務工大軍中的一員。受益于蘇州2016年起探索推行的積分落戶制度,勤勞能干的羅莉今年8月在蘇州扎下了“根”。
“十三五”時期,億萬個“羅莉”來到城市、耕耘夢想;伴隨著戶籍制度改革深入推進,他們終于在城市落戶安家。目前,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目標提前完成。
一紙戶籍,事關悠悠民生!笆濉睍r期,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鼓點”密集敲響:《居住證暫行條例》施行、《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發布、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取消……截至今年1月,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全部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案或意見,大多數城市已經放開放寬落戶限制,許多中小城市基本實現落戶零門檻,橫亙在城鄉之間的戶籍二元化壁壘逐漸被打破。
人進了城,老家的田地怎么辦?這曾是困擾農民進城落戶的一塊“心病”。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中共十九大提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再延長30年”后,2019年新實施的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國家保護進城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農戶進城落戶的條件。
“我手里有30年不變的紅本本(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老家保留了一些房子,山林田土還是自己的,沒啥可擔心的!痹谒拇ㄊ〗痍柨h馬依足鄉扶貧搬遷安置點“千戶彝寨”,居民趙早日一家前些日子從“山頭“搬來這里,不久便把戶口也遷了過來。“明年不種地了,以后就在城里掙錢。”
人進了城,相應的住房、醫療、教育、就業等需求能否跟得上,直接影響“新市民”能否扎下根、留得住。
“噠噠噠噠……”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灑金街道栗坪社區服飾扶貧車間里,縫紉機聲響個不停,從鄰縣扶貧搬來的新市民程青瓊和50余名工人正認真工作。
“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掙錢,比出去打工好得多!背糖喹傉f,進城落戶后,社區美得像花園,孩子在社區就能上幼兒園。在社區新市民服務大廳,就醫、上學、就業、社保、民政等服務項目都能辦。
黔西南州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期間,該州實施易地扶貧搬遷33.85萬人,大多數實施城鎮化集中安置,并確保貧困群眾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務資源,真正成為“新市民”。
戶籍制度改革的破題,極大推動了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統計顯示,2019年末,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0.6%、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4.38%,比2016年分別提高3.2個百分點和3.18個百分點。
“中國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城鎮化進程,快速的城鎮化為民眾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聯合國人居署執行主任邁穆娜·穆赫德·謝里夫稱贊道。
如今,中國已經提前實現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的目標,距離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的目標也只有一步之遙。而在國外,中等收入偏上國家的平均城鎮化率為66%。隨著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目標的實現,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蘊藏的發展潛力將進一步彰顯,對擴大消費和經濟增長產生巨大促進作用。
“不論在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還是在近3000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中國城鎮化發展都有巨大的空間!敝袊鐣茖W院副院長蔡昉說,現在是推動新型城鎮化的最好時期,其核心是以人為中心,讓農民工等農村轉移人口落戶城鎮。
“通過改革,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更便利了……”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新年賀詞里的話語,至今溫暖著億萬進城農民的心。5年來,一盞盞新市民的燈光,早已融入萬家燈火中,輝映著一座座人們共同奮斗、共同享有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