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善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國青年網

新聞

首頁 >> 國內 >> 正文

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標桿城市

發稿時間:2020-08-31 05:38:00 作者:劉芳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話代表了深圳教育政策傳遞出的精神——深圳實行的是全國門檻最低的外來人員子女接受公辦教育政策。其實不只是教育,在醫療、社保、環境等諸多與百姓生活、幸福指數息息相關的領域,深圳都走在前列。

  教育紅利

  2013年,深圳在全國最早實施積分入學政策。伴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深圳提出“教育適度超前發展”的理念,正視最弱處、最難處,短短40年,在人口增加40倍的基礎上,學校數量由1979年的中小學250所、幼兒園90所,增加到2019年年底的各類學校2593所,在校生209.2萬人。全市63%的義務教育學位提供給非本市戶籍學生,比例全國最高。2018年《非深戶籍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管理辦法》出臺,入學政策進一步寬松。2017年,將港澳籍子女納入全市義務教育公共服務范圍,港澳籍學童就讀人數全國第一。

  深圳市教育局負責人表示,“只要有一點希望就去爭取、嘗試,用足用好國家給的政策紅利,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這就是深圳教育。

  深圳基礎教育是零擇校、就近入學,按片區劃分,根據戶口、購房時間、落戶時間等積分,每年根據招生名額進行公示,剩下的學生選擇民辦學校。因為就近入學,政府必須用心辦好每一所學校,區域推進、優質辦學、共享發展。深圳的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從普及、規范已走向優質均衡的發展階段。

  而深圳的高教、職教、特教也相繼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大發展。

  深圳的高等教育底子薄,建市初期,深圳拿出全市財政收入的一半用來創辦深圳大學,創造了當年立項、當年建設、當年招生的“深圳速度”。創辦初期的深大,在國內率先探索高校制度改革,畢業生不包分配、施行學分制、勤工儉學、教職工全員聘任等制度,后來陸續在全國推廣。近10年來,深圳除了獨立建設南方科技大學、深圳技術大學等院校外,還通過合作辦學方式建設了一批高水平大學,并與國內外知名高校共建特色學院。

  深圳全面深化高校辦學體制機制改革,為全國探路。南方科技大學率先引入體現社會共治理念的理事會治理機制,探索黨委領導、理事會決策的校長負責制。南科大、港中大(深圳)探索書院制培養模式,深圳技術大學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大學城各研究生院深入推行校企合作培養研究生的“雙導師制”,深大的全國地方高校優課(UOOC)聯盟,成為國內4大高校MOOC課程平臺之一。

  深圳還出臺高等教育多元經費籌措機制,鼓勵社會捐贈促進高校發展的制度,政府每年安排5億元,出資1:1對社會捐贈進行財政配比。

  經過40年的發展,目前深圳已擁有全日制高校(校區)15所,還在規劃籌建若干所大學,力爭到2025年成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共享家園

  經濟學家樊綱對深圳有一個描述:40年過去了,經濟特區很多先行先試的做法被復制推廣到全國各地,原來很多很“特”的東西現在已經越來越不“特”了。實際上,過去先行先試主要集中在經濟領域,但是在更廣范圍內,比如城市化、公共服務體系等亟需突破的重點和難點上,仍然需要先行先試,形成更多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和制度,為在全國推廣積累經驗。

  從2009年開始的深圳公立醫院改革,走到第十年的關頭,取消了醫務人員編制,從“錢隨編走”到“以事定崗”,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同時加大財政投入,保證醫院的公益性。

  如何通過完善分配制度和民生保障體系,打造一個公平正義的共享家園,這是建設全球化標桿城市的應有之義。實際上,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深圳就在對標新加坡等福利國家的經驗,開始構建全球化背景下的社會保障體系。這種“共濟與自我保障相結合”的新型社會保障制度,實施工傷保險制度,試點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醫療保險改革,突出以人為本的改革方向。

  深圳的社會保險體系也在與時俱進中不斷完善。2000年12月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員工社會養老保險條例》率先在全國建立地方補充養老保險,實施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2006年,深圳又將關外的寶安、龍崗兩區城市化人員全部納入社保體系,并推動原農村養老保險向城鎮企業員工養老保險過渡,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城市化人員與城鎮企業員工基本養老保險一體化的城市。

  深圳也是全國最早建立農民工醫療保險制度的城市,2008年將少兒醫療保險制度納入新的醫療保險辦法,實現了全民醫保。

  美好生活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現在的深圳,一座座一流的學校、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文化中心、體育中心拔地而起,這些文化設施遠比政府辦公大樓更加氣派和優雅。深圳書城曾是全國最大的書城,在全國書業中率先引進大型綜合超市的經營業態。大書城、小書吧遍布全城,每年12月是深圳人的全民讀書月,各種文化藝術活動滋養著深圳人的靈魂,深圳人習慣了這種“到點就要讀書”的生活方式。深圳也因此榮獲“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稱號。

  深圳還在加快完善生態文明制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立法、探索實施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制度,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2019年,深圳PM2.5年均濃度降至24微克/立方米,今年上半年為18.4微克/立方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位于深圳西北部的茅洲河由于社會發展和人口快速增長,一度變為“墨汁河”,河水“黑如墨,臭如糞”,被稱為“深圳臉上的一道疤”。2010年開始,深圳決定綜合整治茅洲河。現在的茅洲河已實現全流域水質華麗蝶變,通過水環境整治,釋放出15平方公里土地,帶動了城市空間功能優化和經濟結構重塑,成為助推片區產業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深圳還是一座智慧之城。如今,指尖服務、刷臉辦事在深圳是很常見的情景。市民通過一款“i深圳”的政務服務App,就能足不出戶,在掌上辦理7600多項服務以及55類電子證照和電子證明,包括常用的社保辦理、公交掃碼、值機、就醫掛號、日常繳費等,全市95%以上個人事項和70%以上法人事項已實現掌上辦理,政務服務實現由“網上辦”向“掌上辦”延伸。2019年12月,“i深圳”上線全國首創區塊鏈電子卡證平臺。

  目前,深圳已建成超4.6萬個5G基站,以全球領先的基站密度,成為全國首個實現5G獨立組網全覆蓋的城市。深圳這座“新型智慧城市”將迎來全場景發展時代,信息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融合將拓展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芳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高秀木
 
巴登娱乐城开户| 3U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迪威百家乐现场| 众发国际娱乐| 百家乐澳门有网站吗| 95博彩通| 百家乐赌场凯时娱乐| 百家乐官网和| 大发888娱乐客户端真钱| 专业百家乐官网软件| 棋牌室赚钱吗| 百家乐视频游戏聊天| 百家乐官网微心打法| 百家乐官网娱乐平台开户| 波克城市棋牌下载| 百家乐真钱路怎么看| 明溪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澳门百家乐官网玩大小| 现金网游戏| 百家乐赌博机假在哪里| 百家乐官网赢家电子书| 香港六合彩全年资料| 如何玩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真钱送彩金| 大发888娱乐城在线存款| 百家乐博欲乐城| 百家乐赌场国际| 玩百家乐官网五湖四海娱乐城| 大发888充值网站| 新锦江百家乐娱乐场开户注册| 上海玩百家乐算不算违法| 澳门百家乐官网怎洋赢钱| 太阳城百家乐官网坡解| 皇冠网网址| 大发888怎么了| 大发888在线网址| 太阳城真人娱乐城| 网上百家乐怎么赌能赢钱| 做生意怎么看财位| 博彩百家乐官网字谜总汇| 百家乐官网打印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