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 尹素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雷宇
辭掉暑期兼職,頂著暴雨和高溫,帶上竹竿鐵鍬到長江武漢新洲段的大堤上參加晝夜防汛值守,華中農業大學00后大學生曾歡俊覺得,在緊張和疲憊之余,更多的是一份守衛家園的自豪。
早在數月前的武漢疫情至暗時刻,曾歡俊就與家人一起組建了一支40多人的志愿服務隊,幫著家鄉所在的新洲區道觀河管理處,搬運防疫物資,進行社區消毒。
進入梅雨季節以來,武漢市的防汛形勢日趨嚴峻。7月6日起,武漢市防汛應急響應級別由Ⅲ級提升至Ⅱ級,部分區域甚至升級到Ⅰ級。
英雄之城再度召喚青年擔當。連日來,在武漢各級團組織的積極動員和組織下,和曾歡俊一樣,大批曾堅守在抗疫一線的90后、00后青年志愿者聞“汛”而動,趕赴各處長江大堤,構筑起一道道“青春堤壩”。
在武昌江灘月亮灣閘口附近,徐家棚街的社區工作者汪晗已經做了多天的巡堤員,負責查看水位樁上的水位數據,及時記錄。疫情期間,她一直堅守崗位,每天從家到社區輾轉十幾公里。
這名90后女孩記得,1998年抗洪時自己剛8歲,解放軍、民兵蹚水推著充氣救生筏,把滯留學生一個個送回家。“如今,該輪到我們守護家園了”。
同樣屬于武昌江灘的白沙洲八鋪街堤防汛值守點,武漢航發集團橋梁公司的32名青年職工在這里堅守已達20多天,負責7個閘口兩個哨所的防汛值守。此前數月,他們曾參與雷神山和多家方艙醫院的搭建,接到防汛任務后,立即投身戰“汛”。
該公司27歲的青年黨員沈賽說,“我的城我來守,守護家園是大家共同的心聲。”他至今清晰地記得4年前洪水漫堤,讓外婆一家損失慘重,魚塘全部被毀。
堤防上,沈賽每天與戰友們24小時三班倒不間斷巡查,監測水位上漲變化,確保干堤安全。
在洪山區張家灣街毛坦社區,剛剛結束高考的周亮宇,馬不停蹄奔赴長江武金堤,想把這段經歷當作18歲的“成人禮”。
高考前三天,他看到社區的一則抗洪防汛“志愿者招募令”,就立即“預約”,考試結束后第二天就奔赴防汛一線。每年夏天,父親周燕鋼都會駐守武金堤,受父親影響,今年周亮宇也報了名。
團旗在抗洪一線飄揚,越來越多的青年聞“汛”而動。
在武漢開發區(漢南區),團區委發布青年行動令號召青年投身防汛救災,短短幾天內,共組織沌口街、沌陽街、軍山街等13個區內重點單位1192名青年,在區長江干堤、馬影河堤、通順河堤等重點河段,完成值班值守、巡堤查險、應急處置、物資配送等防汛任務。
看到防汛招募令后,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應屆畢業生劉福童與村里9名志愿者一起,負責值守家附近的爛泥湖大堤570米長的地段,每天24小時巡檢,吃住都在大堤上。
10天來,除了高溫暴雨,還要忍受蛇蟲襲擾。讓這個21歲的小伙子有些傷心的是,歷經數月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但因為參加防汛向公司提出洪水過后入職,“公司覺得我沒去另外招了新人,工作丟了”。
他不后悔自己的選擇,“工作可以再找,防汛更重要,身后是我們的家園”。
“洪水不退,我們不退。”中建二局三公司新洲萬達項目部團支部書記伍華揚介紹,武漢市將防汛應急響應級別提升至Ⅱ級后,項目上就召集青年員工組建了80多人的防汛志愿者工作群,與團區委和防汛部門建立起聯系,從7月11日起,就趕赴新洲區倒水河白沙堤和挖溝段長江大堤輪流值守。
7月12日早上7點,伍華揚接到搶險求助電話,稱倒水河大堤上有200多米出現河水倒灌險情,急需救援。“任務一發出,就有30多名員工報名,自發趕往大堤。”經過60多人輪班全天搶修,穩固了大堤。
來不及休息,晚上11點40分,他們又接到陽邏港河水漫堤的險情,青年職工迅速趕赴,幫著裝沙袋、打樁加固,奮戰到次日早晨7點才結束。
該公司23歲的青年黨員魏博參與了7月12日緊急搶險,徹夜奮戰在大堤。他介紹,隊員都是90后、95后,很多剛入職一兩年。
據不完全統計,武漢市各級團組織先后組建起30余支青年突擊隊,動員2430余名團員青年投身日常值守、巡堤排查、道路疏通、電力搶修、群眾轉移等防汛救援工作。在江城各處大堤上,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狂風暴雨,隨處可見青年志愿者的身影。
本報武漢7月2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