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30日電(記者 韓玉)“鄉村振興離不開傳統產業。傳統產業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群眾才能在富裕之路上越走越遠。”今年的兩會,全國人大代表、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赤水竹編傳承人楊昌芹帶來了“傳統產業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建議。楊昌芹認為,鄉村振興需要在政策、資金、人才方面得到支持。
2018年兩會期間,楊昌芹帶著竹編工藝杯走上“代表通道”,向世界展示赤水非遺竹編技藝。2019年全國兩會閉幕后,楊昌芹牽頭建立了集培訓、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展示于一體的“極竹堂非遺產學研基地”,打造非遺產業鏈,吸納更多當地群眾端起非遺手藝的“飯碗”,解決了不少貧困人口在家就業的問題,同時,促進了非遺傳播和鄉村特色經濟多元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楊昌芹在發言。本人供圖
楊昌芹為今年的兩會帶來了名為“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竹編畫。她說:“制作這幅竹編畫時,正處在全國疫情防控形勢最嚴峻的時候,我當時就特別希望大家都能攜起手來,共抗病毒,一起共筑我們美好的中國夢!币咔楸┌l之后,為了方便更多人學習竹編技術,楊昌芹制作了竹編視頻教程,幫助更多人了解竹編技藝,同時為竹編產品打開了更廣的銷路。
如何讓非遺“活”起來?“非遺產品應該結合市場,融入生活,同時不能丟失文化靈魂。我們要用文化引領市場,用市場養活文化,讓非遺實現真正的活態傳承!睏畈壅f,赤水竹編是傳統的,必須融入現代設計,開發出更多適合時代生活審美的產品,才會有更好的發展和傳承。目前,楊昌芹開發了茶杯、花籃、竹提包、字畫等上千種竹編產品,并通過電商“觸網”拓寬銷售渠道。
楊昌芹(中)與同事交流竹編技藝。本人供圖
楊昌芹告訴記者,她開辦的赤水市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通過村集體扶貧資金入股方式,直接帶動177戶貧困戶,為留守婦女、易地搬遷戶以及部分殘疾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去年,楊昌芹的公司員工從40多人增至106人,銷售業績從2018年的400萬增至600多萬,間接帶動了赤水市上千人從事竹編生產,鞏固了赤水市脫貧攻堅成果。
“非遺不僅僅是文化,它也是產業,可以帶動一方致富。我們傳承人帶頭干好小而精的文化產業,這些產業就會成為脫貧攻堅的特色經濟和未來鄉村振興的文化支撐。同時,鄉村振興需要更多青年人才加入進來!睏畈壅f,希望更多年輕人回到傳統文化產業中創業就業,非遺產業發展將大有可為。
2020年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了幫助非遺傳承人、保護單位、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和相關企業復工復產,促進社會消費,助力脫貧攻堅,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舉辦的“非遺購物節”聯合了多個網絡平臺,幫助更多非遺產品得到推薦、宣傳和傳播。楊昌芹說,“非遺購物節”在傳播非遺的同時拓展了非遺產品的銷售渠道,希望“非遺購物節”能持續舉辦,形成長效機制,多方協作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