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51歲的全國人大代表姜濤把眼光聚焦到了年輕人的身上,這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所屬航天江南貴州航天天馬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特級技師準備好好談一談技能人才,尤其是青年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扶持問題。
“現在一個剛入職的青年技工,通過崗位鍛煉、職稱評定等成長為高技能人才,至少需要十余年的時間,成長的通道并不是很暢通。”在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姜濤多次談及這一問題,他說,中國制造轉型升級迫切需要更多青年高技能人才。
在他看來,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建設及各行業提供工具和裝備的生產制造部門,是制造業的核心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其他行業。就目前來看,高端裝備制造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相較于其他行業更為迫切。
中華技能大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航天技能大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一個個榮譽稱號彰顯了姜濤作為“大國工匠”的實力。
自1987年從技工學校畢業進入工廠開始,姜濤通過苦練焊接技藝,不斷追求突破,成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33年的從業經驗,讓他深刻了解高級技能人才培養的難度,以及對推動裝備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
在姜濤看來,目前,裝備制造業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期,這就對裝備制造業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高技能人才匱乏問題凸顯,特別是青年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
“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集中在技能人員成長通道不通暢、培養力度不夠等方面。” 姜濤說,在這個過程中,收入不高、工作價值認可度不高,這些都有可能成為青年技工人才“改變就業方向”的原因。
與此同時,伴隨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轉變,數控技術和智能制造大量進入車間,這些也對新時代技能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姜濤告訴記者,從2018年開始,他所在的車間就開展了自動化焊接信息化改造,焊工既要掌握傳統手工焊接技術,又要學習自動化設備操作技能。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技工學校的專業培訓能力,往往不能直接滿足崗位多方面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立足實踐對技能人才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姜濤說。
就此他提出建議:加大政府對裝備制造業技能人才的培養支持力度,通過“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機制,要求企業加大職業教育力度,采取稅收補貼、提高專項支持補助力度等形式,推進裝備制造業技能人員在職培養,創新高端裝備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培養質量。
姜濤希望,通過這些舉措,能夠為實現制造強國夢培養更多新時代的“大國工匠”。